2月16日,腾讯宣布正式上线“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与我们常见的腾讯产品不同,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主要用来实现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的游戏账号监护与管理。 目前实现的功能包括对未成年子女游戏账号登陆和消费的实时提醒,对未成年子女游戏账号的消费限额和游戏时间限额等。同时,包括腾讯游戏家长会、此前就有的家长监护专线,也都是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的组成部分。 简单来讲,就是通过腾讯接近覆盖所有网民的账号体系,家长通过线上终端就可以对未成年子女的游戏时间、游戏消费、游戏品类等实现信息同步和管理。 对“ 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 ” 这个产品,更多以商业思维考量产品的科技产业圈和媒体圈可能感知较弱。但据[企鹅生态]了解到, 腾讯内部实际上对这款产品极为重视,甚至代表腾讯最高管理决策层的腾讯总办,也亲自参与到游戏成长守护平台的产品设计中。 在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发布后,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马晓轶也发出公开信,阐释了腾讯推出这一平台的目的。在公开信中,马晓轶表示,借助该平台的推出,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各位父母与孩子做更好沟通,更多了解孩子,也更加安心地让孩子们接触和体验游戏。 马晓轶在2007年就加入腾讯游戏业务担任副总裁,[企鹅生态]犹记得就是他在2013年正式发布了腾讯的移动游戏战略。这次马同学亲自为 “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发公开信,也是将这个事摆到了与腾讯整个移动游戏战略差不多的意义上。 显然,对于“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这个并不能直接产生商业价值的产品,腾讯上下都是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将起长期投入运营。 为什么会这样选择?[企鹅生态]的理解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不但是保证腾讯游戏持续发展的基石,更关系到腾讯整个企业价值观。 一方面,“游戏成长守护平台”是保证腾讯游戏业务长久发展的基石 尽管游戏产业在中国已经有足够长历史和极为庞大用户群体,甚至还催生了包括腾讯游戏、网易游戏这样在全球都很有竞争力的游戏公司。但如何让未成年人和家长正确认知游戏产品这一课,在国内其实始终没有补完。最极端情况下,甚至出现了“杨教授电击治疗”这样的闹剧。 虽然政府和企业也一直在做一些工作,但科技产业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防沉迷系统等过去基于PC端构建的对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正在逐渐失效。加上手机端的支付手段大为便利,以及家长对手机终端的管控可能没有PC端严格等问题,这两年来,新闻媒体上关于“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熊孩子刷出天价游戏账单”等报道屡见不鲜。 对腾讯游戏来说,未成年人不合理使用和消费其游戏产品,开奖,看上去短期内对腾讯的营收有帮助,但本质上却是对腾讯游戏业务的伤害。因为伤害用户就等于伤害到了未来,今天的每个未成年游戏消费者都会在未来成长起来,如果因为游戏产品伤害到了用户和背后的家庭,最终损失会远大于一点点短期游戏收入。 正确引导游戏产品消费,其实是保证腾讯游戏长期发展的基础。对于将“以用户价值为依归”为核心理念,并目睹过一代QQ用户变迁的腾讯来说,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而且,腾讯的娱乐业务早已不仅限于游戏产品,其已经发展了包括网络阅读、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电影、动漫等等娱乐产品,腾讯正朝着一家娱乐内容巨头的方向发展。但娱乐产品的两面性不可否认,腾讯总办牵头做游戏成长守护平台不仅是保证游戏业务长期发展,也是腾讯未来做整个大文化娱乐产业的基石。 另一方面,游戏成长守护平台背后,是腾讯的企业价值观 在2016年,因为魏则西事件,科技行业掀起对百度的集体声讨。尽管百度在整个事件中只在信息引导环节起了作用,且百度在春节后就宣布裁撤医疗广告业务部门,但似乎仍不能平息怒火。 百度的问题背后,其实是所有互联网巨头的幸福烦恼。就是随着互联网发展,互联网企业正在越发统治用户的信息获取方式、思考方式和消费行为,互联网已经成为与水、电类似的生活要素。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