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特效,越来越多知名公司在中国设立办公室。凭借《太平洋战争》、《海滨帝国》、《黑帆》三度获得艾美奖的Base FX将总部设在北京。只要有足够的预算,找到如Pixomondo、工业光魔、维塔这样的特效公司进行全球协作也并不困难。 既然行业的技术在明显地进步,为什么我们还是觉得电影整体上不如从前好看? “以前大家没有太多方便的手段时,大家各有各的办法来呈现想要的效果。现在各种手段越来越便捷之后,这些手段大家同时都能使用,就很造成某种很流行的风格或者一些特效设计风格,电影会变得有点雷同。”程马志远说,以他的眼光来看,2016年称得上有风格的电影只有《我不是潘金莲》《火锅英雄》和《罗曼蒂克消亡史》。 毫无疑问,中国电影正处在一个尴尬的生长阶段,既丧失了手工艺的质感,又还没有树立起工业品的标杆性风格。 在硬件设施上,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差距远比许多人想象中的小得多。但在配套环境上,这份差距远不是雇佣某个国外特效公司或是某个奥斯卡特效导演可以追平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韩寒将剧组可以在桌子上吃饭当成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那是因为剧组餐饮等软性服务的缺失,国内很多剧组都只能蹲着或站着吃饭。在场地租用和保险服务等问题上,问题同样棘手。与其它行业的利润前景相比,电影只是一个年产出不到千亿的小盘子,因此金融业更愿意发展P2P,而不是建立电影业的完片担保制度和场地保险制度。 好在中国的人口优势又再度体现出来了。王健林的青岛影都在《长城》里证明了它消化大片拍摄需求的能力。万达收购了传奇影业,传奇开发的那些好莱坞大片也会在青岛拍摄,比如《环太平洋2》。就像当初制造业从西方国家转移到中国,吸引它们的不止是廉价场租,还有大量产业工人。在经历过漫长的代工阶段之后,中国的制造业也由此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国的电影从业者也正在通过这种方法,试图让自己变得更快。只是在自我修正和向外学习的过程中,电影离让观众满意又比想象中慢得多。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