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了几期入门培训班,有个学员问我,原型图上的间距,需不需要写在文档里,于是有了这么一篇文章 。 当然,间距,尺寸,颜色是不用卸载需求文档里的,那都是设计师标注出来的。 为什么要输出标注尺寸的图? 我也是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同样作为职场中的一个环节,我们的每一个输出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团队中的每个角色所掌握的技能,最终都是为团队服务的,换言之,其实每一个角色所具备的技能,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分析,从而改良自身的技能。 反向思考:如果没有输出效果图标注,会怎么样? 标注的意义在于将设计元素的位置参数化,而不是模糊的概念,凭感觉调整。 图中的登录按钮是放在什么位置呢? 没有标注尺寸,就无法确认按钮位置,只能由前端开发同学凭感觉来调整。 可以想象到,在元素较多的页面,开发同学会花费极大的成本调整元素位置,在多人合作的项目中,还可能因为协作冲突,以及自定义布局,导致研发成本增加。 根本性质的原因在于,反复调整。 为了避免这样的成本,现在标注已经成为了设计师的基础输出工作。 是不是有点敏感了? 反复调整 恰恰是产品和研发协作过程中所经常争论的 “需求变更”。 我们是守卫 当我意识到“标注”对于团队意义时,我开始反思产品经理的“标注”。 既然设计师通过“标注”解决了反复调整的额问题,产品经理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输出技能,能够解决“需求反复”的问题。 这让我发现了一个新的认知:产品经理与开发之间的关系,我们是守卫。 某种意义上,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有很强的相似性,我们都是将头脑里的概念交付于其他角色共同实现的性质。 设计师的效果图其实没有太大作用,因为最终研发还是要再做一次,无法直接将效果图使用到最终效果上。 这就好比我们的原型图,我们输出原型图,最终任然是由开发同学“再一次”实现出来。 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原型图和设计师的效果图只是一个过程,可有可无,只要最终实现出来的效果是正确的就可以了。 也许最开始,真的是由一个人完成的,这个人非常强大,自己做产品,自己做UI,自己写代码。
我在许多“大道理”的书上,都看到了近似“混沌”的定理,包括我们国家的哲学概念:太极。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当我们从一个角色里拆分出来,原本的角色必然会被削弱,于是我们的开发就不再自己做设计图了,而是交给从整体分离出来的设计师来完成相应的输出。 除了被削弱的,我们还有被释放的负担,典型的被释放的负担便是“反复调整”。 外围的角色就像卫兵一样,为内部角色阻挡一些不必要的负担,atv,我们把右图放大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我们是一名合格的卫兵。
(我不会说我是一边笑,一边画完这个概念图的, 不如叫 宝可梦模型?) 作为守卫的我们,面对开发有两个责任与义务。 第一,替开发过滤一些不需要做的事情。 第二,建立与开发的信息传递通道。 第一个责任很好理解,想一想我们废弃的那些方案吧,这些就是被我们过滤掉的事情。 我们的原型往往要画好几个版本,还有设计师的效果图改了又改,除了最终被传递给开发的效果图,其他的都是被我们过滤掉的事情。 这是我们作为守卫的第一个责任,我相信大家都主动或者被动的在这么做。 只是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行为背后的含义。 第二个责任是我要重点分享的内容。 建立我们与开发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通道 我们再把图放大一点看看吧,这一次,请把设计师想象成开发的助理,所谓的助理,就是将一切事情准备好。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