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大嫂过年好!有人在看春晚重播吗?果壳的编辑们除夕夜吐槽春晚已经连续好几年了,今年果然又忍不住要强行科普…… 中央台春晚的小品《一个女婿半个儿》里,岳父女婿小舅子一起对付诈骗电话:
北京台春晚小品《取钱》里,郭冬临在银行门口遇到了遭遇电信诈骗的大妈:
看来电信诈骗已经是人人皆知的一害了。不知道看电视的观众里,有没有人收到这样的短信:【恭喜你,你的手机号码已经被《春节联欢晚会》抽取为场外幸运观众,获得了萍果电脑一台,请致电XXXXX,过期视作弃权……】
相信用过手机的人都收到过类似的短信,你有没有这样的疑问:这些已经被媒体曝光成千上万次骗术为什么还是一再出现?骗子们看上去实在太不好学了,怎么也不开拓创新一下理念,这么out的东西还有人信吗? 从“尼日利亚王子”说起 在英文 Email 里,最流行的垃圾邮件就是“尼日利亚王子”,大体故事情节是尼日利亚几位高官要把巨额资金以“国家秘密”的形式转移到国外,需要使用你的名义和银行账户,转移成功之后你将获得上千万美元中的 10% 作为酬劳……(是不是有点眼熟?对,这个邮件的许多变体,从“我是清王室后人”乃至“我是长生不老的秦始皇”都已经流入中国很久了。)
如果你答应和这些“高官”合作,过一段时间骗子就会以事情进展不顺利为由,让你先垫付一点“微不足道”的手续费和打点官员的小费,付过几次钱之后,对方就变得无影无踪。“尼日利亚王子”就是这样一种没有任何高明之处的诈骗方式。
一封“尼日利亚王子”邮件 这种骗术在之前的纸制信件里就开始流传,后来是通过传真,再到后来的电子邮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可谓“经久不衰”。由于不断被冒用名义,尼日利亚政府在 1991 年不得不公开发表声明不存在这回事,不过这封邮件直到今天依然很流行。微软的研究人员想弄清楚的是,这封文笔都不通顺、谷歌就找到的邮件为什么还一直在被骗子使用。 他们为何不写些生动形象、新颖逼真的版本? 依据损失而设定的灵敏度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把目光移向与诈骗邮件风马牛不相及的防火警报器。
就是天花板上这玩意。 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报警器半夜尖叫,把所有人疏散到楼下,最后发现是虚惊一场。它为什么这么不靠谱?这大概是因为警报器的本身“水平有限”,传感器总是不能区分真正的火灾和吸烟产生的烟雾、空气湿度变化、气温过高这些正常情况,因而就会产生两种错误:不应该响的时候乱响(false positive/误报)和该响的时候不响(false negative/漏报)。 如果把警报器调的灵敏一些,它就会经常没火的时候乱响,但是有火的时候失灵的几率就小了很多;如果让警报器迟钝一些,就不会半夜里总是把人吵醒,可是真着了火它也容易不响。
警报器的灵敏度是一把双刃剑,什么样的灵敏度才是适当的,要视 false positive 和 false negative 两种后果造成的损失(即成本)大小而定。对于警报器来说,报假警损失不大,但万一火灾时它没响就糟糕了!权衡利弊,我们宁愿把防火警报器调的灵敏一些,让它乱响几次以防万一。 类似困扰也存在于其他很多场景,不过灵敏度却未必总是要越高越好。例如在法庭上,如果对一个嫌疑人的指控证据不充足,处于“半有罪半无罪”的状态,法庭也会像火灾报警器一样犯两个错误:把好人冤枉成坏人(false positive/误报)和把坏人当好人放了(false negative/漏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