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走过的弯路之——项目价值 从业几年来,火山一直担任toB类产品经理。toB类产品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业务部门对于产品形态往往都具有非常强的话语权,有时甚至是可以主导产品的走向,这一点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做过一些阐述。大多数时候,业务部门的需求就像是连珠炮,一个接一个,让产品经理应接不暇,我们每天都能够听到这样的一些话语: 这个xx需求抓紧做,要不然客户就丢了! 那个xx功能什么时候可以做好呀?客户每天都在抱怨! 我有一个大客户,需要xxx功能,我们能做客户可以签得下来。 …… 互联网公司的资源永远都是紧张的,创业型互联网公司尤其如此。这些漫天的需求扑面而来,为了尽可能地满足业务需求,那个时候我们可以说已经是把一个资源掰成两份来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整个产品、技术团队都保持着“996”的工作强度。但即便如此,业务方还是会抱怨我们速度慢,效率低,提了好多需求都没做。 面对这些接踵而至的一些需求,实际上火山当时已经自己总结摸索出了一套用Excel设计的一套需求管理工具,利用这套工具,我们可以随时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多种维度进行灵活的优先级排序。但工具再好它也只是个工具,最终执行的时候还是靠人、靠团队来决策的。对于堆积如山需求,我们决定先做哪个后做哪个的时候,决策逻辑大致会有如下几种: 1、 谁强势谁优先。 当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的需求发生碰撞时,往往业务部门取胜,因为业务部门比技术部门更强势;当销售部门和客服部门的需求碰撞时,往往是销售部门取胜,因为销售部们比客服部门更强势。 2、 谁是领导谁优先。 即领导提的需求,基本都是优先执行的,多个领导同时提,那就是那个领导官大,那个领导的优先级就更高。当然,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领导不包括我们的CEO,我们的CEO是一个情商比较高的人,他经常都是一副我只是提需求,优先级你们排的态度,我们即便不把它的需求往前排他也不会放在心上,因此这条原则对CEO无效。 3、 谁催的急谁优先。 差不多的两个需求,A盯得紧,天天催,B偶尔催一下,那基本就是A的需求先做。 4、 谁实现快谁优先。 两个需求都很着急,A需要2周才能开发完成,B只需要2天,那基本就是B先做。 5、 谁在外部谁优先。 经常听到的措辞就是:这个功能自己人用的,克服一下,先把这个客户的做了吧,这个需求不做客户签不进来啊……所以,几年来很多内部需求大多都是一拖再拖。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原则不见得都错,但是你是否已经发现,我们决策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时候,我们缺了一根弦,一根很重要的弦——项目价值。 跳槽到现在这家新公司之后,我发现即便是在这样一家技术团队资源10倍于上一家公司规模的公司,依然面临着资源不足的窘境,每天都有来自各方的源源不断的需求,永远都做不完。公司给我分配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前辈导师,虽然年纪只比我大1岁,但是工作能力却比我强太多。我观察到,我的导师面对各方提过来的需求时,一般都是在耐心听完对方提的需求之后,反问对方一句话:你觉得做这个项目能产生多少价值?这个问题很关键,除去一些影响流程的紧急修复优化类的bug或项目之外,大多数常规的需求在经过这个问题的“洗礼”过后,都可以更加“轮廓分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比如: 销售:这个xx需求一定抓紧做,这个月底做不出来,客户就丢了! 产品:你的心情我非常理解,不过我能先了解一下做这个项目能带来多少价值你们有评估过吗? 销售:能为我争取回来一个实实在在的客户,这就是价值啊! 产品:这个描述太抽象,能否通过一定的方式把价值量化一下,比如我们评估一下这个客户一个月能给平台带来多少销量。 销售:前期量不是很大,大概5万/月。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