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并不看好一款体育领域的“今日头条”,能够取代“今日头条体育频道”的也一定不是“体育领域的今日头条”。(图为暴风CEO冯鑫谈对今日头条的看法) 文 | 高永 编者按:本文作者系今日头条体育运营总监高永,36氪经授权发布。 前几天,不少朋友给我推荐了暴风CEO冯鑫冯总的一篇演讲《我们手拿核弹,要做体育领域今日头条》(点击“阅读原文”,可在跳转页面查看)。冯总在里面狠狠夸了下头条,当头便说头条的算法是暴风用来学习的核武器。不过冯总也认为,头条的用户没有刷第二、第三频道的习惯,所以养不起一个体育频道,而这是暴风的机会。 很感谢冯总对头条的关注和思考,不过我觉得冯总对头条的解读有一些偏差。我来头条负责体育内容运营差不多两年,之前从事了长时间的门户体育新闻报道。从门户转型到移动时代,我常与体育圈的前辈、朋友讨论这个急速变化的行业。趁这个机会,整理下思路,和冯总以及暴风的朋友聊聊我对体育内容行业的一些想法。 不是养不起垂直频道,而是不存在“推荐位”和“版面” 开门见山,先说说冯总对头条解读的偏差。 冯总说,“头条大家只看第一频道,跟过去的新浪不一样了,大家只看第一频道,第二频道、第三频道基本上废了,我也问过一些内容数据,差距非常惊人……换句话说今日头条养不起一个体育频道,养不起一个财经频道,因为用户没有这样的习惯。” 在我的理解中,今日头条“推荐”频道(下文姑且称为主频道)和垂直频道,并非传统门户意义上网站首页与垂直频道这种非此即彼的关系。 详细来说,在报纸、门户等传播形式中,头版和体育版(首页和体育频道),在展现形式上是两个泾渭分明的位置。除非出现重大的体育事件时,头版才有可能上体育版的新闻。即使门户的首页扩大了容量,也只能容纳有限的体育新闻。 但是在头条,主频道和垂直领域在展现形式上是没有办法分开的。因为个性化分发,用户的兴趣决定了一个重度体育迷的主频道很大程度上就等同于一个体育版的今日头条,并且信息随刷随有。 我们鼓励用户在主频道阅读垂直领域的资讯。当算法推荐足够精准,技术取得突破,用户在第一个主频道里就可以满足所有资讯需求,随时刷新随时有新信息,这样的信息流动才是最高效的。 你想看直播,就能在比赛开始前和进行时,刷出你感兴趣的比赛直播室;你想要战报,那么机器会在比赛结束的时候,为你推荐你关心的战报;比赛结束,你还可以继续刷新,获得及时的赛后新闻、评论以及与其他网友讨论。那么,除了赛程赛果积分查询,查看比赛数据统计这种非常重度的行为之外,用户何必再翻动导航,去进入体育频道获取内容? 冯总谈了很多算法个性化的优势,却恰恰忽视了个性化带来的展现形式上的根本变化。其实,我自己也是来了头条才慢慢习惯这种改变。在门户的时候,体育就是固定排在大要闻、财经、娱乐之后,而每个子页面都有自己的要闻,新闻推荐位是最重要的资源,由编辑来签发稿件到相应位置。 但是头条解决的,正是让作者能够不依赖位置,只专心于创作,就能通过算法找到自己的读者。在头条,体育频道是一种组织上、逻辑上的划分。所有的体育资讯进化到以分类的方式组织在一起,而不仅仅是一个频道。 所以我认为,不存在头条养不起一个垂直频道,因为假如你喜欢看体育,你的头条就是体育版的今日头条。 老实说,即使现在今日头条搞一个“头条体育”,做垂直领域切割分发,能不能成我心里也没底。如果用户在今日头条已经满足自己所有兴趣资讯的获取与阅读,如何说服用户去下载、点开一个个垂直领域产品切换阅读,这个逻辑我并没有想通。 相比平台,如今稀缺的是好内容 大概从去年开始,不停的听到这个门户重组架构,那个门户内部调整。传统门户的新闻客户端越来越重视个性化阅读,几乎所有的门户都在开始转型,做起了自媒体平台。 但真要做平台,需要考虑和平衡的东西还是非常多: 首先就是内容源。大家公认的是,垂直领域的优质内容供给稀缺。全国范围内,专业度足够高的顶级体育记者不超过1000人。体育垂直媒体、机构、创业项目,atv,再算上有采编能力的地方报社的体育部门,加在一起也就几百个。相比平台,如今,好的内容、优质的作者是更为稀缺的一方。怎么去获取这些内容源,去发掘优质的作者,让他们在平台上获得好的回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