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 CES上,FOVE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小岛由香宣布,公司首款内置眼球追踪及注视点渲染技术的VR头显FOVE 0将于2017年1月向消费者发售,j2直播,售价599美元。FOVE 0具备120fps的红外线眼动追踪系统,支持单个四倍高画质OLED显示屏,分辨率达2560×1440(单眼为1280×1440),刷新率为70Hz,视场为100FOV。
6、Pupil Labs——来自MIT的德国初创团队 Pupil Labs为德国初创团队,成立于2013年,目前团队有9个人,两个创始人Will Patera和Moritz Kassner(CEO)都来自MIT。其产品包括移动眼部追踪头戴设备(非VR头显)Pupil Pro、HTC Vive眼部追踪套件、Oculus套件、120Hz眼球相机等, 以及配套的软件及应用(如上文提到的2014年具备视觉热力图监测功能的Pupil播放器系统)。 7、SyncThink——或许会朝VR发展的医疗眼球追踪公司 SyncThink是一家专注于神经科技技术的美国公司,由斯坦福脑震荡和大脑性能研究中心(Stanford Concussion and Brain Performance Center)主任贾姆什德·加扎尔博士创建。在2016年年初,公司推出了首部移动医疗设备EYE-SYNC,通过追踪眼动数据的异常来检测运动员在比赛期间活结束后是否发生脑震荡。 该公司在2016年年底获得了美国专利和商标授权局授予的另一项专利——在VR头戴设备添加眼动追踪功能,未来的VR眼球追踪厂商或许将会又多一玩家。 其他 此外,曾与SMI合作的芯片巨头英伟达也推出了类似注视点渲染技术的MRS(Multi-Resolution Shading)多分辨率渲染技术,焦点区域会以完整的高分辨率进行渲染,边缘则以更低质量进行渲染。但是英伟达的MRS技术是以屏幕中心为聚焦点,也就是说认为头是转动的而眼睛是不转动的,当眼睛转动的时候会出现清晰度偏差。
而三星、微软、苹果等也陆续被报道已经申请的VR/AR眼球追踪技术相关专利,早在2013年,以眼动游戏出身的以色列创业公司Umoove就曾为三星Galaxy S4提供眼球追踪技术支持。 类似SMI、Tobii前身的眼动仪公司也不少:如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ASL)、加拿大SR Research公司、法国的Metrovision公司、美国Fourward光学技术公司、荷兰SKALAR公司等。这些公司手握核心技术、具备数据积累,但是否会涉足VR/AR领域我们还不知晓。 行业格局:国内玩家 国内研究眼动追踪技术的厂商相对较少,涉及VR/AR的只有一家: 七鑫易维——国内VR眼控独苗 七鑫易维,于2009年3月成立七鑫易维,创始人兼CEO为黄通兵。早年聚焦研发的医疗类“全能眼”等视控看护系统适用于渐冻人、行动存在障碍的病患等小众群体,曾在2013年获得了中国医师协会在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公司后期逐渐将业务延伸到VR眼球追踪配件领域,曾于2014年12月获高通创投Pre-A/A轮融资(2014年高通红杉移动互联网创业大赛中第2名),2016年获得高通创投、中兴创投等的B轮融资,2017年将会有新的融资动向。 七鑫易维在2016年陆续推出过Oculus、HTC Vive眼球追踪配件,其中为HTC Vive的VR眼控模组配件aGlass于2016年11月2日于京东众筹正式上线,众筹价3000元人民币。目前公司有三个主要产品方向:全能眼沟通辅具、VR眼球追踪模组、眼动仪。其中VR眼球追踪模组aGlass的主攻的方向分别为注视点渲染、数据收集、以及眼控交互功能。aGlass的追踪范围达到了垂直30°、水平50°,可以覆盖FOV大于110°的主流VR设备,高精度达到国际水平<0.5°,追踪速度为120Hz-380Hz,延迟低于5毫秒。
结语:VR头显的“下一个重大突破” 作为与“看”息息相关的技术,眼球追踪自然是VR巨头们的兵家必争之地。不过需要再次强调的是,眼动追踪暂时还不足以作为直接输入设备使用。但它能够优化图像渲染,降低CPU计算负载,开奖,优化头显的佩戴舒适度,因此常有VR头显技术的“下一个重大突破”之称。 目前,横亘在眼动追踪面前的最大难题是——普适性。Tobii Tech总裁Oscar Werner先生告诉智东西,想要完成对一个人的眼动追踪很容易,但让同一个系统完成对所有人的眼动追踪很难;头部动作、光影、眼球活动范围、种族等问题都会造成影响。普适化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积累,而这也是眼动技术发展较为缓慢的原因。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