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市值超过了搜狐的十倍,移动资讯市场比门户大得多,一个关键原因是用户的注意力变多了——更多人成为媒体的受众,并且将比看书看报多得多的时间花在手机上,海量注意力涌入。然而,随着各大平台建立起内容生产体系,自媒体正在不间断地生产着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的内容。用户的时间反而更难争取了,优质内容才能突围。 第三,专业媒体入局,优质内容生产者越来越多。 过去几年,专业媒体走向了两个极端,一类是来不及转型的走向没落甚至倒闭,尤其是一些都市报类型的纸媒;还有一类则是互联网化上取得重大突破的媒体巨头,反而迎来了全新的起点,比如《东方早报》并入澎湃再出发,这些专业媒体将内容分发从过去的印刷厂或者网站,搬到了新媒体客户端,并且是以个性化信息流为主的移动客户端。 这两个结果导致的后果都是:新媒体平台上有了更多专业内容生产者,可能是专业媒体,可能是从专业媒体离职的媒体人,他们在生产优质内容上更加专业,现在大部分优质自媒体是传统媒体人出身。专业媒体转型,给新媒体注入了大量的优质内容生产者。 综上,可以看到,2017年新媒体平台之争,依然会围绕着技术、渠道和生产而进行,但是内容质量将是平台们竞争的焦点。如何通过种种方式,来提升平台整体内容水平,开奖,形成持续的优质内容生产力,是新媒体平台的重点。 新媒体平台如何才能赢得优质内容大战? 不论是腾讯还是一点还是UC还是微博,均已意识到未来内容质量将比内容本身更重要。个性化平台内容质量出现问题的根本在于,过度强化技术的力量,技术驱动的平台希望用程序员编码的算法取代编辑推荐,甚至直接用机器写稿。 要赢得优质内容大战的关键就在于,重视技术,但不能依赖技术,强化人的力量会是2017年新媒体的最大变化,具体来说有这些典型做法: 1、坚守专业媒体精神。 科技公司想要越殂代疱取代专业媒体,并不现实。专业媒体有专业新闻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同时承担着社会公共监督者的属性,有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这是自媒体或算法难以取代的。 我看到,媒体平台都在坚守或回归专业媒体精神。 前天《回家的礼物》系列直播刚刚结束,腾讯新闻在每年的春运选题上采用移动直播的形式,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的火车站和机场,以过年回家的礼物为话题,跟无数返乡人探讨了回家的意义,切实的反应了真实的民众情感和状态,感动了很多网友,据不完全统计,《回家的礼物》上线第一天观看人数就达150万,互动点赞超过百万。可以看到,新技术+专业媒体选题既是行业的创新趋势,也是用户愿意买单的内容。 一点资讯的做法则是“强化人”的因素,其CEO李亚认为,自媒体不再具有传统媒体机构对于真实性、客观性、理性、全面性的自律,进而导致内容庸俗化、低俗化、低质化,弱化了媒体的公共价值。为此,一点资讯招募门户元老陈彤加盟,加强编辑模式。 今日头条有了总编辑,开奖,微博则越来越强调新闻属性,要做“大众新闻网络”,大家都开始意识并重视自身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而更加重视媒体精神。 2、中心化的内容运营。 主张用算法来分发资讯的平台,崇尚去中心化——类似于微信公众账号,你关注什么就得到什么,一般情况,没有人去干预内容。然而,要确保平台内容质量,依靠技术是不够甚至有问题的,算法的缺陷会导致阅读的狭窄、视野的偏见、内容的低俗,唯有引入专业编辑强化“中心化的内容运营”才能弥补这些缺陷。 一方面可以在选题上发挥机器不可能具备的“内容感觉”,比如腾讯春运期间做的《回家的礼物》直播内容,能够直击人心正是因为其团队有多年选题和策划能力,抓住了用户的内容消费点,引起了大范围关注和共鸣。再比如咪蒙总能收获10万+,因为她是媒体人出身,知道读者关注什么。另一方面可以在内容推荐上与算法“抗衡”,避免算法被劣质内容生产者利用,比如顶部内容需要编辑来推荐,再比如重点事件的内容策划组织,还有发现算法的漏洞并推动产品改进。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