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营销”的目的非常纯粹:给自己的公司形象加分。一份出色的年终奖计划不仅可以在同行面前亮一下肌肉,也能在广大网友面前秀一把理想主义的人文关怀。但这样的诉求也常常让营销变成专属于某家公司的一场秀,侧重点的优先级其实应该是:人>年终>奖(公司)。 这种逻辑上的婚恋不仅会出现在年终奖营销上,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日常营销都会陷入这样的深坑当中。不厌其烦地将自己的“家长里短”念叨给网友们听,表面上是“接地气”、“培养次文化圈子”的方法,但企业本身是不带有任何感情的,这种缺乏相同语境的内容更多时候只能网友变成了纯粹的旁观者,收获的只有疏离感以及“3000元文案”积攒下的廉价情怀。 网友们强行背负的情感已经够丰富了,年终就让大家透透气吧。 比如上图,我管你运营部几个人呢,我管你运营部发生什么事了呢?你并不能要求网友拥有像你一样的代入感,但这却是3000元文案最爱干的事情。 7、年终奖营销不应该做“恶” 年终奖本质上是一件好事,也就是社交网络中人们常说的“发福利”,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然而低风险并不代表着零风险,一旦福利发放的姿势不对很容易乐极生悲,把温情剧变成闹剧。 每年都会看到很多小公司P点图、编点假新闻来蹭“年终奖”这个营销热点,没有得到兑现的员工很伤心,行业的形象也因素受到损害。而关于年终奖营销上的“恶”还远远不止这么多。 最常见的“恶”常常出现在年终奖的内容中。一旦上升到营销事件的高度(或者准备向大众层面进行传播),年终奖就不再是公司的家务事,在确定具体内容的时候需要考虑大众的接受程度以及道德底线。“AV女优”这类出格的年终奖的确能够作为噱头,短期内吸引大量的关注,但这样的负面营销带来的流量并不能转化为留存,甚至还会成为刻板印象在今后的日子里与品牌进行挂钩,得不偿失。 还有的“恶”是年终奖尺度造成的。在享受“炫富”这个话题红利的同时,也要做好承受“仇富”现象的准备;激发了大家“攀比”的欲望,也必然需要接受来自“道德制高点”的批判,因此尺度的掌握就显得非常重要,成为“有趣的土豪”还是“土豪”就是在这些细节环节上决定的。 此外,对年终奖理解的不同也可能会给自己埋雷。年终奖表面上是“公司对员工的施予”,但实际上是“公司对员工一年来努力的一种肯定”,一旦以前者为出发点进行营销,即使以段子的形式进行呈现也无法在容易“冷暖自知”的年底立足。三观问题,开不得玩笑啊。 8、就凑个吉利数字吧 “年终奖营销”就像是互联网人的春晚,大家就是为了图个开心,但在中国很多开心的事情往往会让人们变得很糟心,这也是我不惜笔墨千字长文的初衷。尽管如此,我还是期待着一个快乐的年终到来。2016年的互联网已经让我们糟了不少心,在猴年的最后几天里就让我们心情阳光地度过吧。 数字8,发发发,最后祝大家年终顺利。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