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是个性感而敏感的话题:每个人都在盼着它的出现,却又害怕看到它的真实数字出现——数目少了自己失望怎么办?被朋友同行比下去了怎么办?数字太多被勒索“人情债”怎么办(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是自己想多了)? 但不得不说,互联网总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这个让人难以捉摸的事件在一代代互联网人的努力下已经成为了每到年关的超级大IP,成为了年终冲刺KPI的事件营销绝佳素材。作为一名亲历过许多营销事件的广告狗,关于年终营销总结了八条经验分享给大家。 1、高话题性的强IP 在做一次事件营销之前,我们常常会考虑事件会不会成为一场精心妆点的“自嗨”,“自嗨”不仅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一不留神还有可能成为相关营销的反面案例,对品牌伤害太大,很不划算。 但并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年终奖”这个IP的话题性。首先这个话题并不是互联网行业的专属,直播,传统行业以及政府事业单位都有年终奖的存在,具备广泛的受众基础;其次这个IP也包含了社交网络中两个永恒的主题“炫富”与“哭穷”,几乎不需要额外的引导就能产生高频次高质量的互动。 2、严重同质化的IP 一个具有强话题性、受众基础广泛的IP是很容易被用烂的,比如那些很快就过气了的网络流行语。尽管“年终奖”这个话题每年都会成为热点,并且拥有差不多一年时间的“保鲜期”,新鲜感不会像其他热点那样快速消散,但依旧面临着很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上面这种图片几乎每年都会流传到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员工群里,虽然说“炫富”和“哭穷”是社交网络当中两个永恒的主题,直播,但是看久了难免也会让用户产生审美疲累,遵循这样的游戏规则也会限制住自己的选择——想这样营销,你砸得过这些粗壮的大腿们吗? 当然你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的玩一把“哭穷”,只要你不怕伤害自己公司形象就好。 3、年终奖营销≠发钱 传统意义上的年终奖是一件非常物质的事,无非就是发钱发房发金条,只要堆砌的硬物料足够多似乎就能吸引关注。但“年终奖营销”如果落入了这样俗套的剧情,那么很容易在同质化的环境当中被埋没。 实际上作为营销的内核,“年终奖”这个IP有很多维度可以发掘:比如年终奖的内容、年终奖的发放形式、年终奖的发放对象,都可以成为营销事件的引爆点,甚至还可以蹭蹭热点。 之前就有某公司晒出“雾霾福利”,即如果办公所在地出现雾霾红色预警,那么公司将出差旅费资助员工去上海、苏州等分公司办公;还有不少公司设立的“孝敬奖”,年终奖(一部分)将直接打给员工的父母,这些都是不错的思路。 4、这不是个非蹭不可的热点 许多互联网公司习惯把“追热点”当做政治正确的必备技能,不加斟酌地使用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这样的做法一方面确实能够做出好看的数据,至少能够保持住下限,但另一方面共性的追求总会在个性上丢分,把“顺水推舟”的配菜当做了工作当中的主菜,只会打乱原有的节奏。 不难想象,这段时间关于“年终奖”的话题将密集地出现在我们的社交网络当中,也必然制造出新的热点。如果有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主线任务、如果你们公司的年终奖没有出彩的地方,如果你们的受众并没有这样的话题基础(比如受众主体是学生),那么这个热点还是别强蹭了……让我们少一点尴尬。 5、中国的年终是春节 事件营销当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时间节点”,没有合适的时间节点意味着缺少合适的传播环境,创意预期达到的效果可能就会因此大打折扣,所以在决定做营销之前,咱们还是挑一个黄道吉日吧。 对于“年终奖营销”来说,最合适的时间节点并不是公历的1月1日前后,而是农历的春节之前,理由也很简单:戳中了人们过年回家“衣锦还乡”的情结,戳中了人们过年回家“被各种长辈问候工作”的情景,戳中了大部分中国人对于“年终”概念的定义。 6、这是关于“人”的营销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