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搞机圈里流出的「诺基亚砸核桃」的段子来自功能机时代,那时候手机的屏幕和外壳材质普遍是塑料,虽然质感不怎么样,不过倒也不容易出现类似碎屏这样的毁灭性损伤。 随着 iPhone 在 2007 年重新定义手机,现在的智能手机基本都是正面覆盖着钢化玻璃的大屏幕,即使手机和玻璃厂商做出了很多努力,但终究受限于材质本身,碎屏的概率还是要比当年的塑料功能机时代高出很多(除非是像 Moto X 极、Moto Z Force 这种使用特制的塑料屏幕)。
怎么摔都不不会碎的 Moto X 极(美国版为 Droid Turbo 2) 在 Nokia 6 上,无论是屏幕材质(第三代康宁大猩猩玻璃)还是机身材料(6000 系铝合金),还是整机的设计,都和市面上其他的智能手机没什么本质区别。这时候再去指望 Nokia 6 能多么多么坚固,就没什么道理了。 换句话说,如果 Nokia 6 可以砸碎核桃并且屏幕没有损伤,同样的核桃,红米魅蓝也都可以砸。 外观和做工:「老诺」风骨犹在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在外观同质化异常严重的智能手机中,Nokia 6 的外观还是有一定辨识度的,这主要得益于它的中框设计。
Nokia 6 采用了一体式的金属机身,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在中框部分,Nokia 6 并没有采用常见的圆润设计,还是做得非常「方正」。中框的上下各自用 CNC 切了一圈亮面倒角,侧面的电源键、音量键也做了类似的处理。 配合略带弧度的后盖,Nokia 6 让我想起了最后一部印着「NOKIA」logo 的 Lumia 手机 Lumia 930。
在后盖部分,Nokia 6 也没有使用常见的金属喷砂或者拉丝抛光处理,而是在金属表面涂了一层类肤质的「手感漆」,摸上去手感不错,代价是很容易沾染油污。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 Nokia 6 公布的只有黑色一个配色,这种颜色上的选择其实是有一定风险的。虽说在 iPhone 7 / iPhone 7 Plus 的带动下,黑色成为了过去几个月里手机的「流行色」,但一个不得不考虑的事实是,在中国,金色的手机通常都是最好卖的,连固执的罗老师都不得不在锤子 M1 / M1L 上做出妥协。 另外,Nokia 6 前面板的设计也有些意思。根据官方提供的说法,在 Nokia 6 「采用全周贴合工艺,隐藏塑胶环中框,实现玻璃和金属边框间隙小于 0.05 毫米的极致品质,让整个机身浑为一体」。
不太清楚这个「全周贴合」、「隐藏塑胶式中框」究竟是想说什么,直观的感受是在 Nokia 6 正面的 2.5D 玻璃盖板和金属中框之间,增加了一层很厚的塑料圈。不过这层塑料圈是沿着 2.5D 玻璃的弧度做的,从视觉和手感上都像是 2.5D 玻璃的延伸,以至于在刚拿到 Nokia 6 时我还以为它采用了一块边缘打磨程度很大的 2.5D 玻璃。 这种设计除了可以让屏幕边缘的过渡更加圆润,降低方方正正的边框握持时带来的不适感,还助于提高整机的结构强度,一定程度上降低碎屏的风险,但副作用就是导致边框很宽。 Nokia 6 的屏幕边框宽度一举超过红米、魅蓝等绝大多数千元机,奔着 iPhone 去了。和同位 5.5 英寸的 iPhone 7 Plus 对比,虽然 Nokia 6 的整机宽度要略窄一些,但由于中框部分没有像 iPhone 7 Plus 那样圆润的过渡,Nokia 6 拿在手里的感觉并不比 iPhone 7 Plus 窄多少。 Nokia 6 采用了一块 5.5 英寸的 LCD 屏幕,分辨率 1080p,这也是目前智能手机最常见的屏幕规格了。 实际的显示效果也没啥大问题,亮度足够高,户外基本也能看清楚,屏幕色温「正常」,没有像一些国产厂商那样刻意大幅度把屏幕色温调冷来讨好第一眼的观感。不过在色彩还原上,我们我们手上这部 Nokia 6 的屏幕整体略微有些偏蓝,当角度比较大的时候,偏蓝的趋势会更明显一些。 Nokia 6 在系统设置中提供了「标准」和「动态」两种色彩模式,两种模式的区别不大,「动态」模式下色彩的饱和度稍高一些。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