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车都不可或缺,中国的车主就是三类人,第一类人只把车当成代步工具;另一类把车拟人化了,变成车奴,最后一类人将车作为地位的象征。 服务第三类人是不现实的,他们就是李成儒在疯人院里高喊的“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那部分人,他们也不需要自己打理爱车; 取悦第二类人同样是很难的,他们对车了如指掌,甚至用什么品牌的机油,换什么样的轮胎,做什么样的改装,都有自己的固化认知,他们通常有自己的小圈子,自鸣得意的分享着并不容易复制的经验心得; 车后服务瞄准的应该是第一种人,他们追求的是经济、方便、靠谱、快捷的服务,他们才是标准化、平台化服务的忠实用户。 除了人之外,绑定车辆是另一个提高粘性的作法,这有两个好处: 一是提前预知了车型和车况,就有能力快速承接突发需求; 二是有利于固化留存,推动有针对性的消费。 2、对业态和定位的准确把握 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同样重要。你可以提供便宜的饰品,偶尔团一次保养,但类似的优惠很多很滥,并不构成对用户的核心价值。 核心痛点在于 把握好看似低频的应急服务,比如送油、换胎、救援、拖车等等。在汽车进入家庭的早期,这曾经是创业热点之一,但随着大陆汽车俱乐部之类的机构淡出,这类服务慢慢变成车险业务的延伸,但服务的覆盖和体验都存在盲区。 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抛锚车辆最先等来的往往不是专业救援车辆而是不知从哪冒出来的摩托快修队,互联网时代还存在这种服务的倒退是悲哀的。 因此在车主服务平台上捆绑应急服务会有很好的倍增效应,这种低频但直击痛点的服务作为单一模式很难生存,但聚合到平台上就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3、精心选择产品突破口 上门服务热潮之后火起来的是加油服务,它在场景上有两个卖点:一是打折卖卡或是线上充值,二是改善在加油站的支付流程,但两个卖点其实都不太靠谱。 首先,中国加油站基本就是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体系,atv直播,第三方企业在一个缺乏竞争的市场中拿不到有力折扣; 其次,在加油卡与手机关联这个关键场景上,目前的技术整合不到位,即使这个瓶颈解决了,在加油站操作手机怎么看也违背安全常识,所以它对支付体验的改善很有限。 当然,如果你不像贾老板那样囊中羞涩,盼着同学或老乡周济,那么以加油为补贴突破口是成功的捷径。 4、车后生态不是越顶截流而应是SaaS模式 传统的汽车服务太过分散,看到这点的创业者,有两种解法。 一类试图用互联网平台做需求聚合,再以上门服务来强化体验,这已经证明是失败的。 另一类是走SaaS路线,选择与现有服务体系结盟而非为敌,以目前中国1.46亿的私人小客车计算,全国50万家线下服务点,直播,均摊只有200多辆,而普通的4S店每月进店要保持在1500辆以上才有生存空间。 这些车后服务的门店是信息孤岛,他们需要的不是越顶截流,不是动辄颠覆的恶谑,而是功能良好、简单易用,集成了CRM和营销工具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所以 平台的最佳定位应该既是SaaS服务提供方,也是需求和供给的发包方,这种合作模式可能是中国汽车后服务的主要形态。 除此之外,其他好玩又实用的新技术以及周边服务的联动,也有利于提升汽车服务类APP的活跃度,比如手机对某些汽车前装技术的替代等等。 在大平台掌控流量入口的今天,汽车服务垂直化的窗口期不多了,所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错过最后的机会,大家就要到微信和支付宝上讨生活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