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摘要ID:ipress 成功的路上可能有100个坑,成功企业很幸运地没有遇到其中的98个,并且跳过了最后的两个。我们要学习它是怎么跳过这两个坑的,也要研究那些掉进另外98个坑的公司。 今天有很多中小企业深感“创业维艰”,同时也有一些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现象级企业自然成为很多公司的学习标杆。 前几年苹果如日中天,关于乔布斯的各种书籍热销全球。如今谷歌再次成为潮流引领者,就有很多人想学谷歌,因此《How Google works?》(《谷歌是如何运营的?》)这样的书就卖得很好。问题是,谷歌真的是一家可以学的公司吗? ▲ How Google Works/ Eric Schmidt/ Jonathan Rosenberg/ Grand Central Publishing/ 2014 我认真看了《How Google works?》,这本书的一个核心逻辑是,谷歌之所以这么成功,是因为坚持用最优秀的人,书里还列举了不少谷歌选拔优秀人才的案例。有事实也有雄辩,很多读者自然是心服口服。 但书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一些最优秀的员工选择离开谷歌,他们创造了一个个了不起的公司:Ev Wiliams创立了推特,Kevin Systrom成立了Instagram,Dennis Crowley创立了Foursquare......这些企业的创新力胜过了谷歌内部孵化的很多项目。谷歌没能留住这些最优秀的人才,因此,《How Google works?》的观点未必靠谱。 我们再向前追溯,谷歌今天这么成功,真的是因为它创业时选拔了最优秀的人吗? 马云曾开玩笑说,阿里巴巴创业时,街上的人只要会走路,不是太残疾,我们都招回来了——很多公司在创业早期是很难招到优秀人才的,因为它们的前途并不明朗,不被很多人看好。谷歌在创业早期,连投资人都不看好。所以那时微软等大公司的人才是不太愿意冒着风险加入谷歌的,早期的谷歌就跟今天的创业公司一样,其实很难招到优秀的人。 和阿里巴巴一样,恰恰就是这些并非“最优秀”的人,带领谷歌获得了爆发性的成功。因为谷歌获得了成功,才吸引了越来越多最优秀的人加入谷歌。因此《How Google works?》并没有把谷歌精英云集的前因后果梳理清楚。 去年还有一篇研究谷歌管理模式的文章很流行,这篇文章犯了另一个错误。 这篇文章极度推崇谷歌的考核机制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由于谷歌只给员工设置一套相对模糊的目标,这样更能发挥出员工的创造力,使得它获得了巨大成功。因此今后大家都要扔掉KPI,跟谷歌学习OKR管理方法。 这种说法会让人误以为OKR是从天而降的新方法,其实很多高科技公司都在用OKR,谷歌不是发明者,也不是唯一的学习者。《How Google works?》讲得很清楚,OKR其实是谷歌的创始人从一家老牌的IT公司英特尔学过来的。我曾在微软工作过很多年,OKR这样的管理方式其实在微软一直都有。微软的市场和销售部门有数字化的考核指标,也有一部分考核是跟数字不相关的,叫CBI(Commitment Based Incentive),是和相对模糊的承诺相关的。 因为谷歌今天很成功,就把通用的方法归结为导致谷歌成功的独门绝学,是非常不合逻辑的——英特尔和微软用了同样的方法,甚至时间更久远,为什么结果却并不一样呢? 看了这两个例子,想必大家已经明白,成功者身上的道理不是那么容易学的。对此我有切身体会。 2001年和2002年,我代表微软到全国的众多软件园,包括同创、联创、联想等软、硬件企业去讲“项目管理”和“开发管理”,介绍微软是怎么搞软件开发的。大家听得如痴如醉,很多人争取每一个字都记下来——那时他们把微软当做神一样的存在,迫切想要学习微软之道。 我记得当时微软有一个开发方法,“每一个开发工程师要配两个测试工程师”,这一点在中国引起了特别大的讨论,真的可以做到这个比例吗? 微软当然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的收入和利润完全可以覆盖“一段代码由三个人来完成”的成本;此外,因为微软产品的使用范围特别广,万一出错影响会特别大,因此必须加大投入以确保代码的质量。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