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年半的开发时间里,他先适应了三星手机Galaxy S4的数代更迭,最后落脚于Note 4,在尝试了大量的设备,分析了多款设备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后,才得以发布如今物美价廉的产品Gear VR。 在此期间,Carmack致力于开发一种叫“Vr”的脚本语言,以期使得开发者可以更轻松快速的开发大量休闲类移动VR应用,这样便可以吸引到更多的非游戏开发者参与到VR生态系统圈内。 顶尖游戏公司Valve入局 《反恐精英》的老东家Valve,是一家由两个微软的离职员工创办的游戏公司,他最独特的还不只是作为一个全球顶尖游戏开发商的身份,或是全球PC游戏最大数字分享平台Steam的开发者,而是公司真正的“无阶级化”的行事风格。 Valve没有CEO这样的职位,更没有管理阶层,每个人几乎都是完全平等的,被称为“扁平的世界”。
2014年,Valve宣布与Oculus在追踪技术上合作推动“PC驱动VR”,正式进军VR领域。他们的Steam Big Picture可以和Oculus Rift搭配使用,朝硬件、软件与VR整合跨出了一大步。 后来的故事当然大家都知道了,同年Facebook豪掷20亿美元收购了Oculus。 此举最终终止了Valve与Oculus的合作,而Valve也因为这场收购损失了一些优秀的VR部门员工,这些员工投入了Oculus的怀抱,他们坚定地认定这场收购将把VR的实现缩短更多时间。 可是这家游戏软件公司其实在VR的发展上一点也不输Oculus,甚至在Oculus Rift之前便设计出了一款VR原型机Valve Room,最终也成为了HTC Vive的最早原型。 Valve华丽转身宣布与台湾HTC展开合作,并展示了一整套基于Steam为中心的视听娱乐硬件、软件设备系统,全面与Vive衔接合作。 目前你可以在Steam上购买的VR游戏达到上百种,公司内部人员也表示日前的Valve有将近三分之一的研发人员都在全面开发下一代VR项目。 在Valve的大范围布局的背后则是Facebook与Oculus以及三星的紧密合作,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那还有另一家游戏大户——索尼,又在做些什么呢? SONY的野心 Richard Marks是索尼PS VR虚拟设备的标杆之一,通过5年的努力,他负责的Magic Lab团队把PS VR从零件拼凑原型机逐步打造的成熟了起来,有了如今充满未来感又酷炫的造型。
早些时候,索尼CEO平井一夫就在柏林消费电子展上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赞扬公司的PlayStation业务。 PS4给索尼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市场的正确定价(399美元)以及硬件、软件稳定的表现让它成为了全球最畅销的游戏主机。 2016年PS4突破4000万台的销售量,为索尼公司的PS VR布局奠定了形势大好的用户基础。 索尼的VR发展富含了日本公司的底蕴,没有那么高调,甚至没有专门的研发计划与方案,一切都来自各个部门的“发散式”灵感。 Marks的Magic Lab团队并非VR研发部,而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一个“实验室”,他们研究的项目并不会统统成为产品,基本上是没有商业目的的,可是也恰恰是他们团队开发的技术使得PS VR成为了现实。 2010年索尼发布PS Move,将体感控制设备介绍给PS玩家。这种体感游戏方式并不是全新的概念,早在2006年任天堂的Wii Remote就已经风靡全球,PS Move只是在其技术上做出了更多的优化。 也正是这一过程中,工程师们意识到Move的技术有无限的可能性,最终为头戴式设备奠定了基础,而PS VR原型机的灵感其实是来自于一款按摩仪。 索尼计算机娱乐美国研发部门工程师Jeff Stafford就公开表示,他是在一次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上看到了一款“头戴式显示器”而产生的灵感,而这款仪器正是一台笨重的按摩仪。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