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密特依然在推进他的研究,他发现,石油公司隐瞒了汽油配方的变化,在二战期间为了增加原油产量,石油公司在炼制汽油过程中,加入了石蜡和烯烃,导致汽油会比之前释放出更多的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斯密特结合气象数据进一步发现,atv,当温度较高和出现逆温层时,这些烟雾更容易影响到民众。很多年后,斯密特的续弦夫人对外透露,当年的一个反对者曾经在一次会议后递给斯密特一张纸条:「你知道我是靠谁在吃饭,你也知道我不得不那样说。」 后来,越来越多其他研究机构得出与斯密特类似的结论,终于,斯坦福研究所也发现继续掩盖碳氢化合物的罪恶会显得它们不够诚实和透明,为了挽回颜面,最终在1954年承认了汽车尾气排放是洛杉矶空气污染的首要来源。在接下来的1960年代,斯密特已经是美国最负胜名的雾霾战士,针对雾霾的研究仍未止步,并发现,直播,汽车尾气所排放的一氧化碳,虽然无色无味,但却延迟和阻碍缺氧细胞和氧气的接触,造成人体意识丧失、肌肉无力、呼吸困难,这也解释了为何雾霾天中许多人感到头疼难耐、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症状。 匹兹堡空气污染办事处长官在1956年调侃道,「我们花了35年来消除烟雾,其中30年对抗政客,5年治理烟雾本身。」 3、公民环保意识、生活方式及对科技的过度乐观 一个人一天平均呼吸1.5万次,那些没有被及时呼出的污染空气,会缩短人的寿命。 但是这个今天看来极为稀松平常的健康常识在当时的美国却被许多人所忽视。1950年代的洛杉矶,雾霾遮天蔽日,但每周都会新增1700辆小汽车上路。 洛杉矶一度在1930年代建立起1700多英里的轨道交通系统,当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到郊区,而铁路网的扩张未能及时更上,最终,私家车出行主导了整个城市交通,而大量的城市和市郊铁轨都被拆除。「洛杉矶与汽车:制造一个现代城市」一书作者曾直斥「难道不是铁路系统的拆除导致了永不消散的烟雾吗?」 两位美国记者奇普-雅各布斯和威廉-凯莉在2007年出版的「烟雾之城:洛杉矶空气污染之燃肺历史」 (中译本名为「洛杉矶雾霾启示录」)一书中曾表示「它们寄希望于技术来清理汽车排出的烟雾,然后是拯救污染中的人们。如果不是领导们以阳光和公众健康的名义来重新引进铁路系统,没人知道洛杉矶臭名昭著的交通拥堵将会持续多久。」 当地环保组织SOS在1980年代发起的一次「共同乘车日」活动当天,只有六个人登上了三辆环保公交车。直到1993年,首条地铁投入使用,轨道交通时隔数十年后,才再次回到洛杉矶,但汽车文化根深蒂固,如今洛杉矶已是全美国高速公路最发达、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城市。加州人更热衷于开大排量汽车。但在2016洛杉矶车展上,唱主角的正是SUV车型。 对科技无所不能的乐观主义,使得许多洛杉矶人、以及大部分美国人都希望在不改变现有高能耗的生活方式下解决雾霾,这就给雾霾治理埋下了反复的病因。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