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给数据是收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用户其实在不知不觉的将自己的数据反复多维度的贡献给了BAT,因为BAT的数据源特别多,基本涵盖了“衣食住行”以及娱乐等等,比如用户使用搜索引擎,即使不注册,用户的浏览习惯这个维度的数据也是会被抓取的,用户网购,至少通讯方式、地理位置、支付信息、消费需求等多个维度的数据就会被抓取,用户要是订个机票与酒店那几乎所有维度的数据都会被抓取到。在数据维度方面,BAT阵营占有绝对优势,可以说能够甩TMD几条街。所以TMD阵营能够取代BAT阵营基本上是天方夜谭。头条如果不投奔BAT阵营站队,是可能被绞杀的对象。美团目前投巨资去做非餐领域的拓展,主要是酒店预订领域其实就是在丰富其数据维度,因为涉及旅游行业的服务数据维度是最有深度的,不如此烧钱是讲不出大数据故事的,AT实际已经抛弃美团了,其最好的归宿就是以“携程模式”站到百度阵营中,但能不能加入百度阵营目前是存疑的。滴滴尽管有BAT三家投资但是注定被抛弃了,其数据的维度比TM还差几条街,估值再高也是枉然。 数据的转化与推送更是BAT的强项,因为BAT不缺技术更不缺服务商。 以前BAT的数据是以流量转化为主输送给代理商体系,代理商体系负责向各个垂直行业推送,也就是分销。现在的开始转型了,很多以前的代理商逐渐的转换角色成为各个产品线的“生态服务商”,顾名思义生态服务商就是给针对的行业提供服务的,不单是以前的流量分销,更重要的是给行业用户提供决策支持服务与精准营销的解决方案,其中数据挖掘形成的产品,哪怕是一份简单数据报告的呈现方式都是有价值,因为生态服务商体系是一个闭环并且是动态循环的,数据在其中是鲜活的有温度的。 我举一个例子,我要开一家餐厅,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选址,目前最靠谱的方法就是委托专业的团队去做商圈调研,周边客群调查与竞品运营调查是最基本的,就是经验最丰富的团队也需要最少一周才能得出一个概论性质的报告,而支持报告结论的基础数据也许是去年同期的,也许是实地调研很少样本数做趋势推演得出的,结果可想而知,基本就是“三分计算,七分猜测”。但是将来会出现一种可能,就是在我提出需求之前,为目标商圈内的商户提供服务的“生态服务商”早就分析出了这个商圈内聚集的用户画像是怎么样,不同品类的商户竞争强度是什么样的,还缺什么品类的商户,还有没有空置的商铺,某些位置的商铺适合做什么品类都靠数据挖掘推算出来了,我去求索的时候直接就可以给我一个答案,或者给我一个建议,这个服务是不是很有价值?我采纳了建议,开业之后是不是要采购这个生态服务商的服务?这个生态服务商是不是有价值的? 这种价值的形成源自两个方面,一是BAT释放给服务商的数据产品,二是服务商自身行业经验与专业度形成的数据转化能力,简单的说就是就好像BAT给了一个面上的“经度”数据,生态服务商提供了一个垂直行业应用的“纬度”数据,经纬相交就是一个数据坐标。这就决定了生态服务商与目前的流量代理商有本质的区别,以前的代理商是流量的搬运工,而生态服务商是在大生态中营造垂直行业生态的运营商,在数据挖掘与转化推送过程中与BAT之间的权重至少是一半对一半,比代理商重要的多。但是生态服务商比流量代理商的门槛要高的多,起码必须要有技术支撑,要有垂直行业的运营能力,输出的服务是专业精准的,前期是需要BAT给予扶持,逐步形成规模集效,数据的推送与转换能力就会被放大,更有力的覆盖与渗透到垂直行业当中。BAT解决toC的问题,生态服务商解决toB的问题,最终在产业链中自上而下的形成了BBC商业生态体系,对商家与用户都输出的都是基于数据挖掘的精准服务。技术是不断迭代升级的,服务是永存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