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摩拜宣布刚刚完成了新一轮超2亿美元的融资,距离其上一轮融资不过才数月。 兴于2016年共享单车市场,在2017年伊始就迎来了新一轮的竞争,而从目前各方面流出的一些数据来看,摩拜此举无疑是为了进一步缩小与竞争对手ofo的差距,也形成与后进入者壁垒。 急于融资的摩拜看到了什么 根据此前VC SaaS整理的应用市场下载数据来看,在iOS平台上摩拜和ofo的下载量各有胜负,而在覆盖面更广的Android平台上,ofo的下载量则要明显高于摩拜,这和双方在策略上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摩拜从成立之初走的便是高成本造车、高押金的路线,以期降低单车损坏率和维修成本,但问题是,单车市场竞争比得是谁能形成规模效应,摩拜单车较差的骑行体验和高门槛直接导致的就是用户规模增长有限,尤其是在用户群更广泛的Android平台上。较高的单车制造成本则造成了其投放新车的速度要慢于竞争对手,这或许也是其投放制造难度更低的mobike lite的重要原因。 而外在因素加剧了双方这种差距,在目前双方争夺最激烈的北京市场,冬季寒冷的气候加上不断来袭的雾霾,让单车的使用率逐渐降低,相比之下,天气给摩拜带来的影响也要远大于ofo。车身较重,骑行费力这在雾霾天的状态下,让用户更愿意选择轻便快速的ofo,这也使得摩拜尽管在重点地区投放了和ofo数量相等的车辆,但ofo很快就会在用车高峰期被骑走,而一排排地“小红车”留在路旁落灰。 天气带来的更大问题则是摩拜的电子锁时灵时不灵,因为天寒带来的电子故障,用户往往需要等候很久,或者尝试多辆单车,这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此前经常被外界诟病的ofo的密码锁,在这样的天气环境下反而成了优势。 这些原因带来的结果则在刚刚浮现出来,那就是继续融资,舍命狂奔。因为除了ofo这个劲敌,摩拜身后还有一系列刚刚获得融资,或刚开始投放车辆的竞争对手。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春季气候转暖,单车市场很可能会呈现出当初“千团大战”时的格局,陷入红海竞争,摩拜此时融资储备来年大战所需粮草的意味明显。 精细运营或成未来单车竞争关键 既然大战将来,那除了单车投放规模,还有什么会是各家争夺的焦点呢?我想会是精细运营。 互联网创业一向讲“唯快不破”,因此相应的监管往往是滞后的,不过在经历了一次专车市场洗礼之后的交通监管部门,在这一次共享单车的监管上明显加快了步伐,希望能在尚未形成足够大影响时规范目前盲目发展的单车市场。 不同于专车影响了原有的出租车市场秩序,共享单车是符合目前政府鼓励绿色出行的大方向的,此前国内的有桩单车都是由政府主导实施,企业承包运营的。根据相关资料,目前有桩单车全国投放量160万,运营城市超过400个,预计未来3年将增长至300万。 有桩单车最大的优势便在于可控,而无桩共享单车则会带来乱停乱放、占用人行道和盲道等一系列市政管理问题。但相比之下,无桩单车更符合用户对使用便利性的需求,加之资本助力,未来的普及已经是大势所趋。 于是我们看到,成都出台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共区域非机动车停放区位技术导则》,明确了“地铁口30米范围内禁停”、“不得影响商家正常经营”等具体细则;深圳交通运输委则发布了《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服务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对违反自行车道路交通通行有关规定或违规停放自行车的行为,公安交警部门、城管部门等有关单位按职责依法进行处罚,并将其违法违规信息纳入个人信用记录”。 这一系列管理细则都意味着2017年监管将成为共享单车市场重要的关键词,这也决定了未来的共享单车市场竞争不仅仅是投放车辆那么简单,更多的还要有精细化运营。 除此之外,共享单车不同于专车,它没有主观能动性,不可能通过奖励补贴措施、动态定价等方式平抑用车的波峰波谷,它的使用呈现出很明显的特点——上班高峰期从住宅区到地铁站,从地铁站到商务区;下班高峰期则反之。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单车需要人为地进行调配,以保证高峰期的单车利用率和使用体验。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