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有需求有市场,但90%都面临亏损难题,如何能在线上找到一种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所有的公司都在探索,背靠BAT,或者寻求线下连锁品牌的供应链支持。 文|吕泓霖 编辑|徐昙 继并购果多美之后,线下连锁水果零售商百果园再收购生鲜电商一米鲜。 一年前,为了打入华北市场,百果园以注资换股的方式并购果多美。2016年,为了搭建线上平台,开奖,百果园和一米鲜通过交叉持股的方式进行了合并重组:一米鲜公司及其团队并入到百果园线上运营体系,一米鲜品牌将保持独立运作及发展,其创始人焦岳出任百果园集团副总经理,主要负责百果园集团的电商业务。 百果园起家于深圳,主要定位中高端精品水果市场,在全国有1700多家门店,是国内最大的水果零售连锁企业。根据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透露,百果园正在进行估值60亿元左右的B轮融资。 一米鲜成立于2014年11月,曾获红杉资本中国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昆仑万维1500万美元Pre-B轮融资,根据焦岳透露,2016年1月还获得了东方富海B轮融资。 “线上业务一直是百果园的短板,借助并购一米鲜,我们就是要把这块短板补齐。”余惠勇坦言,百果园从2008年开始探索电商运营模式,现在还没能在线上找到一种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未来仍将在线下扩张,线上布局主要采用为平台化电商做供应链服务的模式。 而一米鲜选择并入百果园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盈利压力。焦岳告诉《中国企业家》,融合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融合之前一米鲜处于亏损状态,融合后通过供应链的整合,成本降下来后,已经开始盈利。 2015-2016年,生鲜电商经历了一轮较大起伏。美味七七,水果营行等创业公司纷纷倒闭,一米鲜、爱鲜蜂等明星公司频频爆出裁员消息。 一边是倒闭的消息,另一边则是大体量生鲜电商获得BAT大额融资的新闻:阿里苏宁投资易果生鲜,京东入股天天果园,百度跟投中粮我买网,腾讯与浙商创投联合投资每日优鲜。但资本的注入仍难解决盈利问题。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尼尔森的报告显示,目前生鲜食品在我国的电商渗透率不到1%。在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实现盈利的只有1%,基本持平的有4%,有88%略亏,剩下7%则处于巨亏状态。 非标准化、高损耗、终端配送难、费用高等问题,使得万亿市场规模的生鲜背后一片苦楚。在市场、资本的洗牌下,线上与线下的抱团取暖不失为一种探索路径。 以下为问答环节(受访人为一米鲜创始人焦岳,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 记者:双方的供应链怎么整合?品牌有何区别? 焦岳:我们的采销有两块合并,atv,一个是团队的合并,原来一米鲜整个采购和供应链团队都会融入到百果园集团的商品和供应链体系里面去。第二就是业务上的合并,实际上今天的百果园水果品相数丰富度已经是国内最大的,我们从百果园大的商品池当中再选择符合一米鲜定位的商品。同时,我们在2017年整个百果园集团也会做整个商品方面的变革工作,更扩容整个商品可选择池。 百果园APP微信商城已经是一米鲜的团队来做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实际我们两个团队的融合是很快的,今年七八月份已经开始了。在百果园和一米鲜两个产品线上我们会先有一个明确的品牌定位,在品牌定位之下我们其实会做比较大的差异的接触点,服务也好,交易上也好一些差异点。 我们最近也在构思到2017年、2018年,怎样才能让一米鲜拥有持续的生命力,我们也在探索阶段。坦白讲,百果园目前的客群定位和一米鲜的客群差异很大,一米鲜的客群年龄在18岁到25岁,百果园的主流客群在25岁到40岁尤其以女性、母亲、妈妈这样的身份为主。在市场上如何让这两个品牌保持持续的竞争力,这是我们整个融合后的团队的课题,现在还是在探索阶段,它会从客群上面有很大的差异,包括供应链、运营的模式包括整个经济模型上,还是希望做出差异,如果没有差异很可能一个品牌就足够了。之所以两个品牌,一定要有差异。 记者:现在百果园是60亿规模,一米鲜现在是1.5亿,在未来的架构里面未来线上线下一体化,线上的定位跟角色到底是怎么样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