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开奖,为了给一款游戏命名(想叫作「XXX of XXX」的形式),他们试着在 Facebook 投放广告来试探大众对不同单词组合的敏感性,总共尝试了如下组合: 在 Facebook 上对产品名字进行A/B测试 结果发现 Amazons of Atlantis 是最好的搭配,但是意思不通顺,所以改成了用第二名的 Dragons,最后游戏命名为 Dragons of Atlantis,结果轻松赚了 $120m。 通过A/B测试定下名字的游戏获取了大量的流量 一家公司从拗口难解的 Emode 改名为一看便知的 Tickle,结果三个月估值翻倍,流量上升 50%。命名很重要,但很少有人真的对名称做 A/B 测试吧? (六)尝试全新的文案风格 有时候只是简单地将「做这个行为对公司有什么价值」改为「对用户有什么价值」,就有奇效。 比如一个试验,把「用 Facebook 登录能帮助我们改善用户体验」改为「想偷懒?用 Facebook 登录吧」,注册率上涨 19%;把「232 个新成员已经加入了我们的社区!」改为「又有一名在 Google 工作的人关注了你,看看是谁」,回流率提升 36%。 (七)产品要引导用户形成习惯 Nir Eyal,《钩住(Hooked)》一书的作者,谈到了产品引导用户建立使用习惯常见的四种钩子,分别是: 引导用户习惯的4个钩子 触媒(trigger),分为外部触媒和内部触媒,外部触媒就是 growth 团队整天优化的那些 AAARRR 的用户触点,内部触媒主要是去找到用户使用心理,并用外部触媒来打动,这里面的关键点就是上下文语境(context); 行动(action),就是产品的关键行为(Key behavior),比如 YouTube 的播放按钮、Facebook 的点赞分享; 奖励(reward),如果用户的内部触媒是无聊,那就给对方不确定的惊喜(insert variable rewards),比如 Twitter/Pinterest 的不断下拉刷新;但如果用户本来就感觉不受控制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打车),那就给显而易见的确凿结果,比如在地图显示司机离你多远和预计抵达时间; 投资(Investment),也就是让用户越用越有价值,常见的四种主要投资对象是数据、内容、声望和粉丝量,这样用户使用越多就越离不开你的平台。 (八)巧用 Dark Pattern 设计Lance Loveday 分享了一些 dark pattern 的设计,国内早已见怪不怪。有意思的是他把做产品的邪恶指数对应成了 Marvel/DC 科幻作品里的角色,从人畜无害的佳佳宾客斯到最邪恶的西斯大帝,其中 Growth Hacking 恰好是我最喜欢的英雄角色蝙蝠侠。 Dark Pattern 设计 (九)创业公司自我检查 Trinity Ventures 的 Steven Dupree 分享了如何用 1 万美金做增长,其中给出了一张 Checklist,是任何一家早期初创公司应当自我检查的: 投资零成本渠道(搜索引擎优化,内容,社交) 吸引那些对你产品感兴趣的顾客 模仿那些优秀的竞争对手 不厌其烦地向客户收集反馈 从零成本渠道开始测试 扫除商业商务障碍 (十)提升营销团队工作效率Sean Ellis,提出 Growth Hacker 概念的硅谷大神,曾为 Dropbox 做增长,现在创立了 growthhackers.com 。 增长黑客之父 Sean Ellis 他通过一次在线调查,发现影响营销团队敏捷性的三大原因: 每周进行测试数量少于 3 个 ,占47%(所以绝大多数人头痛是因为想得多做得少吧?); 没有做杠杆率最高的事情,占 18%; 团队的测试目标和结果没有及时同步,占 35%。 (十一)提示免费下载提升转化率LogMein 早期在各种渠道尝试每月投放一万美金,结果新用户进来却不注册、注册完不转化成下载,具体数据是: 某渠道每日有200,000名新用户访问产品 其中10%的新用户注册了 但是注册用户中90%的人在下载步骤流失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