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说法的困境在于无法解释第三封信,实际上26日晚些时候,卡瑞利又收到了一封马约拉纳的来信,信是写在艾尔伯格苏乐酒店(Albergo Sole)的信纸上的,可以证明26号早晨马约拉纳的确在巴勒莫上岸了。卡瑞利推测,其实电报是写于这封信之前,让自己别担心,但不知道为什么反而比第一封信到的更早。这封信中写道:“我希望信和电报都到您那了。大海拒绝了我,明天我将返回艾尔伯格博洛尼亚酒店,也许这信还和我一道同行呢。然而无论如何,我都决定不再教书了。别把我看做易卜生笔下的女主角,我的情况截然不同。我将对您知不无言。”这封信似乎说明马约拉纳的确打算投海自尽,但又放弃了。 回那不勒斯的船在26号晚上起航,根据船舶公司的记录,马约拉纳的确购买了一张船票。如果他上船了的话,他将在周日(27日)早晨抵达。和马约拉纳同一个船舱的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下船的时候,马约拉纳还在床上睡觉。如果证词可靠,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毕竟他似乎刚从低潮中走出来,然而此时他就像一个需要呵护的婴孩蜷缩在小小的船舱中。不管他遇到了什么,他似乎已经打算放弃了。 诡异的事实是,从此之后,他就像人间蒸发一般消失了。各种文学、戏剧、动漫也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他变成了一个乞丐流落街头,有人认为他只是对阿根廷的个人生活不满,甚至还有人说他被外星人劫持了,最新一部科幻小说中则颁给了他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虽然物理学家认为他的贡献值得获一个诺贝尔奖,他们还开玩笑地称他的失踪如同“薛定谔的猫”一般,但不少物理学家认为,马约拉纳很可能是因为不愿意参与核武器的研发而被绑架乃至被杀,这个解释目前看起来颇有道理,但如果不对当时物理学特别是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的发展做一番梳理,就难以复原整个历史场景。 三、最可能的解释 宇宙物理学家、科普作家乔奥?马古悠(Joao Magueijo)在《绚丽的黑暗》(A Brilliant Darkness:The Extraordinary Life and Mysterious Disappearance of Ettore Majorana, the Troubled Genius of the Nuclear Age)中复原了当时整个物理学的发展脉络,我们能明晰地感受到物理学的脉动与整个时代的脉搏。 当时德国毫无疑问是物理学中心,马约拉纳同时代的人中,泡利提出了泡利矩阵、泡利不相容原理,狄拉克提出了狄拉克方程,海森堡提出了矩阵力学,他们都在德国学习过,马约拉纳也是在费米的推荐下前往德国学习。 马约拉纳在德国感受到了怎样的氛围我们不得而知,只是1935年泡利已经敏锐地察觉到政治风向的转移而离开了德国,狄拉克早早回了英国,连临近德国的玻尔在二战之后也加入美国国籍。只有海森堡坚持留在德国,并在1938年开始研究核物理。 意大利作为后来德国的盟国,“Via Panisperna boys”的处境也极为类似。正如前面说的赛格雷1938年正在加州大学访问,等到回国时发现墨索里尼已经颁布了排犹法案,因此他就留在了美国,后来与张柏伦(Owen Chamberlain)发现反质子获得195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些人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当时的一个物理学网络,比如以中微子的发现为例,1930年泡利提出假说用以解释β衰变中的能量缺失问题,1934年费米首次提出“中微子”(neutrino,意大利语中“微小的电中性粒子”之意)的概念,1937年马约拉纳费米子刚提出时人们普遍认为中微子应该就是这种反粒子是其自身的粒子(目前还有争议,但倾向于中微子不是马约拉纳费米子),1957年蓬泰科尔沃提出中微子振荡假说,认为中微子可以从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后来进一步发现中微子有不同的味(flavor)。又比如核物理领域,众所周知自1896年发现放射性之后,人们陆续发现了多种天然放射性元素。1919年通过α粒子轰击氦实现首次人工核反应,30年代加速器的出现进一步加快了相关研究,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前述中子的发现和1934年小居里夫妇对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发现。中子的发现不仅为核结构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前提,还因为它不带电荷,不受核电荷的排斥,容易进入原子核而引起中子核反应,成为研究原子核的重要手段,是了解核裂变与核聚变的基础。费米因为中子轰击的相关研究获得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42年在他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裂变反应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