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请大家讨论的下一个议题是,人工智能未来的生态系统到底应该独立去运作,一家家企业都形成自己的标准,还是我们共同来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可能要听听大家的见解,因为我们都是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参与者。那么就从张彤女士开始吧 张彤:人工智能肯定往更深更广的应用方向去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挑战,因为当你用到新领域的时候会发现新的问题,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上会有新的需求,任何一个公司都不可能(一家独大)。说实话比谷歌大的公司我们也都见过,没有哪个公司能够包揽一个领域,特别是当这个领域深入到全世界,比如说中国的客户的应用,可能和美国客户的应用就不一样,所以我觉得要建立生态圈。其实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这块之所以发展这么快,这是我所见到的,比如说从学术界到产业界,是所看到的最快的。可能刚刚发表的东西,过两个月就用到了。从学术界的研究到真正形成产品,过去是几年的时间,但是现在已经缩短到几个月的时间。从我们公司做产品来说,一定要和学术界,要和学生、教授,还要和我们的用户紧密配合,时时刻刻去了解用户的需求,我们还是要有很多伙伴,包括谷歌也是我们的伙伴,包括我们在中国很多用户和客户。我们知道在美国相对来说生态圈可能会发达一些,但是我们觉得在中国潜力特别大,因为中国有这么多的人才,有这么大的市场,有这么多优秀的企业。 其实从英特尔来说,包括我本人,我特别希望能够推动英特尔在中国整个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建立过程中能多发挥一些力量。 杨静:您刚才提到中国也应该形成一个健康的、特别积极的互相合作的AI生态圈,您能具体谈一谈未来英特尔在这方面将做一些什么样的努力吗? 张彤:我觉得我们英特尔可做的事情太多了,我们早就应该开始了,但是我们现在会努力的。英特尔在中国有英特尔研究院,他们做了很多非常好的科研工作,我们在北京和上海都有很大的开发团队。因为我们已经有这么多的人才,英特尔本身要联合我们的客户,联合大学科研机构的教授、学生等等,包括像您这样的新媒体。我觉得我们应该组成一个圈子,应该加强联系,共同推动一些事情,很多时候不一定是单纯的和我们的客户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加入一些三方的、四方的合作,这样能够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杨静:特别感谢张女士。前一段有一个新闻,说谷歌等企业成立了一个最强的AI联盟,好像有五家企业参加这个联盟,英特尔并没有参加这个联盟,我想问李总,英特尔在AI生态方面,从全球战略方面是怎么布局的? 李炜:从英特尔传统角度讲,我们很多年都是开放型的: 我们的商业模式就是开放型的,我们不是直的,是走横向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我们所做的东西,很多东西都是在开源里面。比如从软件角度讲,我们做的软件、做的优化都是要开源的,或者已经开源,大家在上面拿得到,现在最新的Nervana Graph也是要变成开源的。所以从英特尔战略角度讲,开源、开放,我们一般都是很积极去参加那些标准化工作的。英特尔一直走的路都是这样。 杨静:今后也会秉持这样的理念? 李炜:对,我们一直都会这样走。 杨静:有请刘总,既然有这么多的开源框架,你们到底选择哪一种比较好?或者你们对这个生态的建设是怎么看的? 刘文志:对我来说,我们并不会特意去优先选择一个框架,或者不会对任何一个框架有偏见,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生存或者是为社会提供价值。所以说如果这个框架适合我们,我们就会去用,甚至我们会把一些框架当中精髓的部分融入到我们自己的框架中。商汤其实也有自己的框架,并且有两个。原因是我们要满足不同的需求。图像识别有不同的需求,其他的也有一些不同的需求,有些是稀疏的,有些是稠密的等等。这些东西很难用一个非常普遍的框架把它做好,我们对框架方面是非常开放的,只要我们觉得它有好处就会把它融入到我们的体系里面去。甚至我们还有自己的一套框架去做Inference,甚至有的时候会考虑自己写底层的框架。比如在英特尔平台上,在英特尔提出MKL-DNN之前,我们花了大约半年时间做我们在英特尔平台上的CNN的库,因为我们发现对于客户来说,他的QPS是非常重要的,我把我的库性能提高了两倍,那么我们对外部署的时候需要的Siri数量能够减少一半,这样对于社会带来的价值甚至网络带宽等等都非常巨大。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