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据造假裁员风波之后,一亩田满血复活:估值下调,顺利融资,业务转型。 媒体训练营11月28日报道 文|高春亮
近日,有消息人士向媒体训练营爆料称,一亩田在去年的数据造假裁员风波之后,现在已经转危为安。不过在企业估值与商业模式上有所改变,公司估值从13亿美元降到6000万美元,同时顺利融资;公司业务从原来的交易转变为信息。 一亩田投资人、昆仑万维董事长周亚辉在自己的投资笔记中写到,在参与一亩田投资时,曾建议邓锦宏不要在意价格,赶快做完这轮融资(指C轮)。他对邓锦宏说道:“别贪婪,贪婪是魔鬼;别膨胀,膨胀了真理就会来教训你。” 就在一亩田估值13亿的时候,这个泡泡破了。 数据造假裁员风波 2015年7月,对于创办4年的一亩田来说是一段既高兴又忐忑的日子。高兴是因为一亩田受到关注,忐忑的是被质疑数据造假。 据介绍,从7月下旬一亩田突然出现在各家媒体版面上,一时间“互联网+重塑农业生态”、“粘着泥巴搞电商”、“解决农产品滞销”的赞誉扑面而来。当时的数据显示,“6小时前刘老板采购了999.999吨毛桃”、 “9小时前老板采够了1073741.8235吨的洋葱”等,这些光鲜的数字透露着“亩产万斤”的浮夸风。 树大招风,2015年7月28日,网友这样质疑:盛产洋葱的西昌,一个市的洋葱产量也不过30多万吨,我想知道哪个种植大户种出了107万吨的洋葱,还一口气都卖出去了?! 7月30日下午,一亩田官方回应称,平台上的部分数据只是测试数据,是产品出现漏洞,前台展示的数据和后台交易的数据完全不同,开奖,并强调其平台日交易额集中在移动端,不存在造假现象。一亩田公开了过去一年的交易后台数据。截止到2015年6月,其交易流水达到了153亿元,仅6月20日到7月21日期间,一亩田的流水总额达到99亿元,交易完成订单数65602单,日均3.2亿元。 据报道,有媒体在走访一亩田旗舰店、一亩田农产品商务平台、相关行业经销商后发现,一亩田线下员工存在通过返利的方式刷交易额的现象。 故事还没有结束,一亩田再次陷入旋涡。2015年8月28日晚间,一亩田被爆大规模裁员,超过1500人,并还在扩大。原因是C轮融资失败。204年6月,邓锦宏向媒体表示,一亩田员工总数3000余人。 业务转型突围 在国家“互联网+”政策的推动下,互联网+农业成为一大焦点。一亩田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企业”。但一亩田为何身陷困境? 从资本角度而言,很多VC跟不上速度。从周亚辉投资笔记看来,一亩田在C轮时膨胀过度。 从商业模式角度而言,分析认为一亩田没有真正弄懂农业是其内伤,导致了它的模式无法落地。 据介绍,一亩田是国内农产品诚信交易平台。主要产品包括一亩田网站、一亩田手机APP、三位一体的网店(PC端、移动端、WAP)以及与百度合作的一亩田直达号。服务对象是全国农产品生产、流通、批发、经销的从业者,帮助买卖双方完成农产品产销对接。 分析认为,交易模式比较重,需要深入业务;信息平台的好处是模式轻,但空间有限。 理性的回归 一亩田的故事在整个商业的进程中只是一个缩影。据报道,2015年3月,蘑菇街的D轮融资中,原本计划融资3亿美元,估值20亿美元,但在五个月后估值降为16亿美元。2015年7月,美团预计E轮资10亿美金、估值150亿美元。但两个月之内,atv,美团连续两次下调估值为100亿美元左右。 泡泡破了,创业者才开始觉醒。在资本面前,创业者总是贪婪的。周亚辉那句话应验了,膨胀了真理就会来教训你。创业的路上,创业者心态要好。 在过去不久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表示,所有的企业无非就是两种结局,一种是他杀死亡,一种就是自杀重生。现在看来,一亩田其实在扮演第二种角色。这种自杀的勇气其实源自创始人邓锦宏对贪婪的克制、理性的回归。 原文: 媒体训练营简介: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