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12 高梦阳 在国内市场蛰伏了一年之久Airbnb自9月公布新一轮5.5亿美元的融资后,就加速了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截止到10月29日,Airbnb已经与国内4座城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还与中国旅游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11月初,Airbnb宣布成立Airbnb中国。美国当地时间11月17日,Airbnb还爆炸式的推出了新业务平台「Trips」。 近日,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分享住宿行业的鼻祖Airbnb正在与小猪谈判相关收购事宜。 彭博社称,该消息人士表示「双方已经举行过多次谈判来讨论收购事宜,并且双方交易极有可能达成」。 虽然目前双方都没有给予外界明确的答复,但并非没有合作的可能。 2016年的下半年,短租市场的局势已经日趋紧张。日前,在途家整合了携程系内部的度假短租业务后,已经拥有了超过40万间房源,并已从投资者募集逾4亿美元。而途家背后的携程,近日刚刚扭转了盈亏状况,并计划并购机票搜索引擎Skyscanner(天巡),国际化的步伐也加快了,与Airbnb在全球范围内的遭遇也在所难免。 相比之下,Airbnb在国内只有7万多套房源,默默耕耘了数年的小猪目前的房源数是10万多套,1000多万活跃用户。 面对咄咄逼人的携程,无论是小猪还是Airbnb,如果继续单打独斗,将会遭遇更为残酷的竞争。 「短租平台的竞争,有很大程度上是和OTA的竞争」。此前,小猪CEO陈驰在接受B12记者专访时曾提到,「小猪与Airbnb算是同行者,我们真正的竞争对手,是OTA。」 既然与携程系避无可避,Airbnb中国与小猪有会迫于形势,选择抱团取暖吗? Airbnb的中国困境 9月份陈驰曾与B12记者讨论过Airbnb在国内市场的前景,陈驰自己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小猪出来以后,一直在搭建底层服务链,信任的链条,交易的链条,门锁的链条,实拍、验证、保洁,我们都在做。最后是个服务的问题,而不是搭个平台做交易的问题。如果Airbnb真的要去教育市场,的确会遇到本土化,光靠品牌和交易的平台最后不一定能够给用户提供以完整的服务」。 早在2012年,Airbnb在香港就设立第一个办公室,不过因为地方政府指责其抬高房价,不得已又转到新加坡。虽然Airbnb也在很早就推出了中文版本,对中国市场一直隐忍不发。 直到2015年6月底,Airbnb宣布完成E轮15亿美元巨额融资。8月18日,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同时也开启他国际化扩张的重要一步。 可能因为有了前车之鉴,再次进入国内市场,Airbnb小心翼翼的做本土化运营,并选择红杉中国和宽带资本作为开拓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 红杉中国创始人沈南鹏是携程创始人,对国内的互联网创投生态以及旅游业相当熟悉,而宽带资本的创始人田溯宁也拥有包括政府层面的广泛人脉。 初来乍到的Airbnb,直播,与Uber一样,进入中国后,首先要思考如何维系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并且能够尽量减少政策、法规上可能遭遇的麻烦。但Airbnb的本土化过程,还有更多的障碍等着她去破除。 Airbnb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秉持着「轻资产化」的运营模式,对用户的住前、住中、住后的各个环节,甚少干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用极小的资金、人力成本就可以撬动更大范围内的房源,实现快速的扩张与利润增长。 有媒体报道称,目前Airbnb有1600多名员工,共管理着全球191个国家的200多万个房间,Airbnb的中国房东也接待了近100万名客人。 Airbnb鼓励房东将房屋中闲置的一间房或一张床出租,提倡房东房客共处一室,的确会有不同于标准式酒店的入住体验,也能够深刻体会到房东的主人文化。 但问题来了,在信用体系运转良好、有着分享文化的国家和地区,Airbnb可以用这套方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本地生活化的出行体验。 但在中国,目前的信用体系还不健全,同时社会的分享精神、人与人间的信任感远远不够,平台很难对房东与房客有约束力。对于国内的很多房东、房客而言,与陌生人间的互信很难快速建立,同时还要丧失掉部分私人空间。 无论是商旅还是旅游,本地生活化的出行体验固然重要,但安全、信任、舒适、相对私密的入住环境,依然是国内市场用户的主要诉求。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