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探个人认为在发帖上,让用户先选择社区与发帖类型会形成心理壁垒,一定程度上降低发帖频次(仅个人意见,未经测试)。当然,一如Imzy创始团队一再强调的:Imzy要打造的是社区文化,并非个人平台,因此,让用户先“走进”(选择)社区再发言的使用流程,与Imzy的使命还是非常吻合的。小探我的第一反应可能与还未对某个社区形成强烈归属感有关。 当然,小探也联想到“丹巴数字”(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Imzy这么做的原理和大学参加社团其实是一样的:一个人加入太多社团会收获平平;或者说总有那么1-2个社团对一个人的大学生活格外重要。 最后,来看看主菜单的最后一项“个人账户”页面: 用户可以在Imzy的不同社区中使用不同的身份和头像,但是在某一个社区只能使用一个固定身份。同时,用户也可以选择实名发布内容和匿名发布,后者尤其适用于倾诉类社区。用户可以通过使用不同身份将自己的职业身份与个人日常身份轻松的区分开来。小探猜测Imzy这招灵感来自假面舞会,而真正塑造不同身份与无形的高手,恐怕还是微信“分组可见”吧(捂脸笑)。 至于“支付栏”(Payments)、“请求栏”(Requests)这些不常见于美国传统社交网络的设计是为何?我们需要先了解下Imzy的初创历史与商业模式。 创始人与Imzy的前世今生 Dan McComas是Imzy的联合创始人和CEO。他从小就在硅谷倒腾当地社区和支持报刊运营。 (Dan McComas) 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他曾主创Redditgift,一个让人们在网上互相赠送礼物(脑补实物版收发红包)以及买卖独特礼物(盈利点)的网络平台。后来这个网站被红极一时并有争议的Reddit(娱乐、社交和新闻网站,一说美国版贴吧)收购。 此后,Dan担任Reddit产品高级副总裁,其妻子任Reddit社群管理负责人。后来,二人与Reddit创始人在产品导向、社区管理等理念上严重不和,甚至Dan的妻子还在媒体上透露,其在Reddit任职期间曾受到死亡威胁。(什么鬼,人家只是想安静的经营一个贴吧好么) (当时争论的焦点之一可能就是Reddit是否要控制有害内容) 于是,2015年9月,Dan McComas带着前Reddit和Twitter员工在盐湖城成立了Imzy, 一个在基因里注入了友善、健康等元素的社交网络,试图避免美国传统社交网络上出现的骚扰、恐吓等现象。在创始初期,Imzy与已经初成规模的网站合作,将这些网上已经形成的社群和话题导入其中。Imzy早期在酝酿社区时较为稳重和谨慎,实行有限邀请制,旨在酝酿健康积极的社区文化,希望用户在社区中建立起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Imzy团队成员) 居然不靠广告赚钱? 商业模式上,atv,Imzy也秉承其创始文化对用户的关注与友好。Imzy创始团队认为,他们可以通过切实让用户收益从而赚钱,而不是通过广告。因此,Imzy决定不做商业广告!不做商业广告!不做商业广告!重要的事说三遍! 其他社交网络应该都秉着“呼吸”或者是“嘲笑”观望Imzy要怎么“跪”着把自己选择的路走下去。而Imzy团队解释了不做商业广告的原因,他们认为商业广告将社交网络的成功与用户利益对立起来,对社交网络的长久发展不利(小探想起自己广告满天飞的Facebook主页,顿时觉得很有道理。) (Facebook的烦人广告)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