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创业有很多媒介:文字、音频、视频。文字的浏览效率最高,视频最生动,音频最省时间。所以有一句话很有意思,胸大的去直播,脑大的来喜马拉雅。 平台的机会是不是成立,关键看它的壁垒有多高。所以很多垂直电商倒下了,配眼镜、生鲜的反而活下来,因为它的边界不容易跨越。 所以内容创业巨大的机会在什么地方呢?这就涉及群峰的概念:内容创业人群很多,兴趣点很多,每个人群、每个兴趣点抓下去都很肥。不管是英语口语、古典音乐、民乐还是古琴,每个细分领域都可以找到切入点。 那么为什么传统广播的主持人在喜马拉雅大多数都活不下来呢?那是因为他们的节目干货不够,是在消耗用户时间而不是省时间。 内容创业活下来最本质的问题就是怎样把内容当互联网产品打造,当你把产品做到极致,成为用户条件反射的第一选择时,让内容成为天然人群的连接器,最后进行商业变现。 商业模式不是设计出来,而是生长出来的 对于内容创业中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我挑选几个进行解答。 关于如何跨越死亡谷的问题,从天使轮到A轮,很多公司就是死在半路上,我认为创业之初不要做太多变量导致不能闭环的事情。创业一开始要做减法,把用户所有需求砍到只剩下一个,这个是不能被满足的。当产品做到极致以后就有机会做乘法,乘法就是用户规模化,规模化以后再考虑做加法:寻求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团队,更多的钱。 关于双边平台如何破解冷启动问题。它的基本逻辑是天使用户逻辑,先找到天使用户。他们有两个特点,第一是自带内容和服务,第二是自带流量。对喜马拉雅来说,天使用户就是所有以音频为生、把音频作为核心兴趣并有影响力的人。股票市场有一句话叫:市场永远朝着阻力最小方向流动。找天使用户就是创业的最小阻力方向。 那么用户如何实现指数级增长呢?从先天的变量来说,是否是刚需决定了你有没有这样的机会,后天的变量就是渠道理解、社交化机制和数据能力。 比如陌陌最早是微博上话题炒起来的,今日头条是手机厂的预装,你可以做APP、微信公众号,或者微信小应用小程序,这种方法更有效。而判断每一个用户如何成为传播源就要通过数据化的追踪了。 在社交化机制上,就要满足用户炫耀和利益的需求,让社交传播链条滚起来; 这里的关键点在于对场景和需求的理解,内容跟平台嫁接,只要内容好,就可以带来千万级别的收入;另一个问题是如何防止BAT,尤其是那个T,做硬件的怕小米,做互联网的怕腾讯。 喜马拉雅发展的过程中,百度出了百度热播,腾讯出了企鹅FM,我们发现其实没那么可怕,关键的两点在于,一个是重度垂直,用高价值IP或者人的沉淀形成自己的壁垒;另一个是社交黏性,让平台和角色发生关联。 最后说一下对教育内容创业者的建议。首先,想清楚做平台还是做内容,其实内容可以长出垂直平台来,而且效率高的多。第二,想清楚怎么拥抱平台红利,怎么成为细分领域NO1。喜马拉雅的核心内容是轻教育或者说轻培训,对用户来说不是刚需,atv,所以用户面特别广。另外使用场景便利,且用户接触的成本很低,更低价的消费实际上有利于快速吸引用户。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