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方面,央行已明确表示未来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发新牌照。由此,第三方支付公司牌照的价格水涨船高,其中,涉足业务不多、没有违规历史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更受青睐。根据业内人士预计,开奖,牌照价格将普遍增至 4-6 亿元。但是,牌照收购的窗口期并不会太长,一旦市场上关键的买家都完成收购,剩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手中的牌照价格也很可能会大幅跳水。 但要知道,支付牌照对于这些嗷嗷待哺的收购方来说绝不是万能的。孙江涛说:「其实支付牌照只是一个必要条件,不是「放大器」。支付宝之所以值钱,是因为拥有阿里体系内的数亿用户,只有牌照撞击了巨大用户量和刚需消费场景,才能产生巨大的价值,否则仅仅就是个牌照。」 而且,支付巨头同样也被政策影响。这不仅是因为不管公司大小,它们所承受的监管成本是相似的,更因为支付巨头本身涉足的业务领域繁多,也更有可能遭遇业务上的限制。 在 2015 年 12 月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中,有一条规定是「支付机构不得经营或者变相经营证券、保险、信贷、融资、理财、担保、信托、货币兑换、现金存取等业务」,这对于大型第三方支付公司来说势必造成影响。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从业者告诉极客公园: 「支付宝因向央行申请了基金支付许可证,所以仍然可以支持用户的钱在支付宝和余额宝里来回流动,但这种资金流动的方式在开展证券、信托等非标理财业务时就不被允许了。在此之前,很多支付公司都想把自己的账户做成一张银行卡,资金流动都发生在自己的账户体系内。」 所以说,第三方支付公司在经营其它金融业务时支付环节的成本会上升,但本质上还是央行在扼杀支付公司的银行梦,相当于限制其未来的业务想象空间。 不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巨头并不会面临小支付公司所面临的生存危机。 今年 7 月底央行下辖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二维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对于主打 C 端市场的支付巨头来说便是重大利好。这是央行 2014 年 3 月叫停二维码支付后首次官方承认二维码支付地位,而二维码支付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支付入口,并且在移动支付的战场上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实际上,对于支付巨头来说,能够有效的获取流量并黏住用户比什么都重要。它们自身的意义已经远超一个支付渠道,更多的是一个金融生态或商业生态中的入口和基础设施。支付本身可以不赚钱,但支付可以吸入用户,之后再将用户与生态内的其他场景和业务连接在一起,从这些场景和业务中赚钱。 所以,支付巨头并不需要靠支付服务来承担盈利,或者说,它们的盈利考核维度远比「支付」要丰富。而小公司就没这么幸运了,难以产生用户粘性且没有生态资源的它们,一旦支付业务本身再受到冲击,将无力回天。 归根结底,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是由市场的内生需求推动的,比如快捷支付、跨行转账、与理财产品的无缝对接等,而非政策。虽然政策正在挤压第三方支付的市场空间,并加速洗牌过程。但这一轮清洗和调整之后,离用户最近、能够抓住用户需求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将在现有的监管框架内找到能让用户为之买单的业务空间,而这正是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最擅长的事情。 题图来源 | Google;编辑 | 王伟 本文由极客公园原创 转载联系 [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