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的同业竞争快速加剧。第三方支付行业容纳了两百多家支付公司,蛋糕在过去五六年一直变大,每家都有自己的领地,井水不犯河水,暂且相安无事。但最近一两年开始了短兵相接,互相都在抢对方的商户。快钱,易宝,汇付天下成为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模式一样,最终就只能拼费率,于是降低了所有人的毛利率。」 不仅如此,这两年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通过线下扫码的方式如洪水猛兽般向线下商户中蔓延,打破了原本相对稳定的第三方支付市场格局。竞争态势和市场空间的变化给那些第二梯队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带来了很大压力。孙江涛说:「就在我们和快钱打得正火热之时,突然发现,连战场都没了,这就是毁灭性的降维打击。」 所以,孙江涛最终决定为公司寻找一个合适的买家。 「我们的行业资源比较弱,在交易场景上不具备强刚需,铺的线下商户量也比较有限。而且,我们也没有海量用户,这些原因都使得我们无法进入行业的第一梯队。虽然我们去年已经有 5000 万左右的净利润,但以后恐怕也只能维持在二线支付公司的位置上。如果寻找到能够与我们进行资源协同的买家,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新的机会。」 在孙江涛看来,政策起到的是约束市场的作用,虽然一些规模小、盈利能力差的支付公司会死掉,但在短期内不会给行业整体带来灾难性打击。可是长期来看,行业竞争还会进一步加剧,再加上整体市场的增量空间不大,他对行业的未来并不太乐观。 寻求出路 当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清洗,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业务范围和收益都将变得越来越清晰,市场可见的变量也将逐渐减少,那么这些面临生存危机的支付公司将何去何从?支付巨头是否还可以高枕无忧? 对于依然想要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上分一杯羹的公司来说,尽快根据法规进行业务调整,尽量合规,是它们唯一的出路。否则便是面临业务范围被缩减,甚至吊销牌照的危险。在合规的基础上,支付公司还应尽量让自己符合 A 类账户的条件。因为,A 类账户意味着支付公司将在业务上拥有更多可操作的空间和可能性。 玖富集团创始人孙雷在评论今年 10 月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时曾说过:「除了合规的底线之外,未来企业制胜还需要创新。」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第三方支付领域。一位第三方支付从业者告诉极客公园: 「不少支付公司已经在绞尽脑汁的想业务创新,而这些业务创新或是能够符合监管,或能够包装成绕过监管的产品。尤其对于那些业务范围单一、市场占有率低的公司而言。」 以快钱等主要做收单业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为例,它们需要具备在收单之外的增值服务能力,比如从收单延伸进去的收单管理系统,帮商户做销售分析。目前,大一点的支付公司都会提供这些服务,而小支付公司往往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依然是形式最严峻的群体。 而在政策和市场竞争的夹击下,快钱也开始转变战场。快钱战略部门员工告诉极客公园: 「我们从今年开始做 2C 业务,从 B 端转向 C 端是主动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市场竞争造成的被动迁移。快钱同样也想往 2C 的综合金融服务方向走,而支付是所有金融服务的入口,所以新的 app 中集成了支付、贷款、理财和权益类四种服务。这背后其实也是万达想做金融业务,这跟很多互联网公司要买支付牌照的意图是一样的。」 不过,对于大量第三方支付公司而言,在 B 端市场利润微薄,C 端市场被支付宝、微信支付占据绝大部分份额之时,它们面临的是一个几乎没有空间而言的市场。大多数第三方支付机构没有自己的行业资源,长无所用。而那些本就盈利状况不好的公司,未来将更加困难。 这其中,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干脆寻求买家,卖个好价钱。正如孙江涛所说:「我们没有背景、没有用户量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公司会比较惨,短期内很难找到放量上行的空间。」所幸,它们手中的牌照却是越来越值钱。 对于大型互联网公司来说,支付在包含交易行为的商业模式中是搭建闭环的必经之路。不仅如此,一个支付账号是大公司进一步对用户开展金融服务的基础。当年,京东便通过收购网银在线舍弃了支付宝,搭建京东支付并扩展到了今天的京东金融。而现在,万达、美团、小米等巨头都通过收购支付牌照进军金融市场,更有大批包括滴滴、乐视、360、携程等在内的二线互联网公司想要走这条路。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