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京东来说,虽然放下了京东金融的沉重包袱,但随着商超领域的持续投入,这对京东未来一年内的财务数据无疑将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眼下中国零售市场最大的几个品类是:服饰、3C、家电、食品和日用消费品。而关于中国电商重要参与者之间的较量,某种程度上也变成了京东和天猫之间的较量。京东在3C品类上占据优势,而天猫则强在服饰、美妆等非标用品上,双方都拥有属于自身的护城河。 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不久前《刘强东铁腕控局,京东能否实现“第四极”突围?》的一文中,曾对两大平台的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京东擅长做标准品,以大批量采购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而天猫擅长做非标品,有百万商户入驻打造海量SKU,有超大流量的购物广场。 正是基于平台基因的不同,京东在进入非标品服饰自营领域时,选择了男装领域作为突破口,比起女性服饰,男装更加容易标准化。而天猫在进军3C领域时,则不得不选择和苏宁走在一起,以弥补自身无法对3C产品质量把控的缺失。而双方目的其实出奇一致,都是希望能够攻入对方强势区域,然后加强自身平台的竞争力。 从双方的消费群体构成来看,京东的男性用户居多,天猫的女性用户居多,这导致天猫用户的购物频次要远高于京东用户。这是京东常常被诟病的地方,因为有着更高的购物频次,也意味着更高可能性的消费。但从整个品类占领来看,服饰和3C电商市场格局其实已经相对稳定,谁也无法奈何对方。京东想要拉拢更多女性用户,从服饰突破的可能性已经很低,天猫想要完成对京东3C的超越也非易事。 所以消费品、食品和生鲜这些未成定局的超市品类则成为了双方角逐的最重要战场。尤其在流量稀缺的今天,电商平台都需要扩充流量来源,消费品则会是最好的引流工具。不过对京东来说,在线商超业务的发展还有另一层含义,这将有助于改善京东的用户构成。 不久前,京东曾宣布将在3个月内投入10亿元到1号店,开启价格战全面对标天猫超市,而天猫则针锋相对的推出“双20亿”补贴计划。京东和天猫之间,未来就在线商超领域还将有着一场更为惨烈的血战。最终战局将会决定着两家平台未来能走多远。 3、金融业务剥离,长期来看对京东或有重要影响 对本季度的京东来说,最大的改变可能就是金融业务的剥离。刘强东曾在多个公开场合下表示,「金融和技术两块业务将会是京东的未来。」很显然此时被剥离出去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京东的急迫和无奈,京东金融最大的竞争对手蚂蚁金服已将IPO摆上日程。一旦对方成功IPO,这势必对高速发展且急需融资的京东金融来说不是利好消息。 京东金融为何要剥离出去?一位接近京东金融的风投界人士表示「在中国的政策环境下,金融业始终是一个重监管行业,尤其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领域,政府正在一步步加强监管,而不管法律规定如何,纯内资背景的企业肯定还是要比混血企业能够谋求更多的政策便利。」 而京东方面则印证了这个看法,「此次重组的主要目的是将京东金融转型为只有中国投资者作为股东的企业,以便在中国开展某些需要政府许可的金融服务业务,并更好地利用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 对于京东金融剥离出去对整个京东金融集团的影响其实会有两种解读: 1)对看好京东金融未来发展的投资者来说,所谓重组其实就是相当于把京东金融进行了私有化,未来他们将没有机会享受京东金融大部分潜在的增值机会,而这很显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2)对不看好京东金融的投资者来说,京东终于卸下了京东金融这块包袱,从而得以将重心放在物流和电商的发展上来。 剥离京东金融后,京东股价迎来暴涨。从眼下资本市场的态度来看,后者可能占据绝大多数。 其实从长远发展来看,京东金融应该拆分出去,毕竟如果只是一味寄生于京东的电商场景,那么势必会受到很大局限。而正如上文所说,金融行业面对的监管问题也会是京东无法逾越的鸿沟。 但就目前而言,京东金融的拆分无疑有点过于着急了。 「我们只是支付比别人晚。这10年的时间,我错过的就是支付,京东的支付没有变成老百姓用的最多的支付工具。支付能给消费者带来一个便利,但是不会成为一个有千亿利润的业务,毕竟是基础业务。」刘强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京东在发展金融业务时的无奈。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