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1年一家运动鞋代工厂起步,到2015年,安踏突破中国体育用品品牌从未到达过的100亿元大关,全年营收111.2亿元,成为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的第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安踏如何在学习与自我学习中,建立起强大的品牌、运动科技创新体系、员工队伍,成为中国体育用品品牌领军企业? 1、做品牌,从学习到被学习 很早以来,CCTV5就一直被喻为晋江频道。究其原因,来自于1999年刚刚学习体育营销的安踏,邀请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做品牌代言人,并在央视等各大电视台投放广告。如果那时候的你,在一天的任何时候打开电视,就有可能看到孔令辉对着电视机前的您说:“我选择,我喜欢”,安踏品牌因此响彻大江南北。体育营销初学者——安踏开创了中国独特的“明星+广告”模式,大获成功,销售额急剧增长,成为众多晋江品牌的效仿对象。 此后,先行者安踏相继与王皓、张继科、邹市明等,以及NBA巨星斯科拉、加内特、隆多、帕森斯、汤普森等签约。在首创的“体育+明星”品牌营销模式上继续扩大优势。并先后成为短道速滑队、体操队、赛艇队等各类国家队合作伙伴;CBA、全国排球联赛等赛事赞助商;中国首家NBA市场合作伙伴;2009年起至今,中国奥委会官方合作伙伴;在体育品牌营销不断创新,最终一骑绝尘,积累了丰厚的品牌资产,成为中国体育用品品牌营销的经典案例和标杆。 2、学习创新,安踏产品力的超越 一件日常运动服、运动鞋,要让人穿着感觉舒适和质感,需要很高的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水平和工业制造水平。在国人越来越挑剔的消费升级中,安踏市场份额持续上升,支撑力来自于:鲜为人知的安踏每年占比5.2%,不低于4亿元的大举研发投入;来自于设立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际化研发机构,全世界顶端研发设计能力的学习、培育和超越;来自于安踏“认真做好每一件衣服每一双鞋”的工匠精神;产品力的持续提升,安踏最终为中国奥委会、众多国家队、NBA巨星提供专业装备,并将专业运动科技,转化为畅销的安踏系列产品。2009年5月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安踏时评价:安踏已经成功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是对安踏今天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体育用品领跑者的最好总结。 3、自我学习提升的组织能力 品牌力让企业发展的更快,产品力让企业发展的更稳,安踏有了坚实有力的双腿,可以永不止步向前。但更令人称羡的是,为顾客提供制作精良、高性价比产品的安踏,却可以保持着同业最高的利润水平?则是因为安踏拥有强壮的躯体——卓越的运营能力,带来安踏强大员工队伍、学习精神、执行力。 安踏总是不失一切时机向业内外学习和自我学习。从日本丰田、花王的制造管理,到同为鞋服行业的百丽、达芙妮的零售经验,都曾成为安踏的学习目标。安踏内部自我学习之风更盛,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每年都要走访大量门店,开奖,单是2011-12两年,就超过500家门店,近乎每天一间门店。除了市场踩点、现场办公之外,也在挖掘各个门店值得推广的经验,并向全国8400间门店(截至2015年)推广、复制。在此带动下,安踏内部互相学习的意识很浓,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提高工作标准,提升个人能力和绩效水平,数万安踏人(安踏+经销商体系)一起自我学习,那就是持续不断提升安踏的企业能力和绩效标准。 执行力方面,2013年初安踏发布向零售转型战略,同期安踏就快速将KPI考核由批发金额、准确率等数据,调整为店员流动率、同店增长、售罄率及租售比。2014年,安踏即逆势上扬,全年营收近90个亿,2015年,全年营收达111.2亿。将战略转型时间压缩到极致,安踏执行力可见一般。 4、志在千亿,keep moving的安踏精神 100亿元只是本土品牌的一次突破,面对未来10年内,有望发展成为7万亿的体育用品市场,安踏目标是1000亿。为此,除了延续之前的多品牌矩阵和零售战略之外。为配合高速发展,安踏持续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员工的培训力度,为多品牌发展输送核心人才。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