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 秦志海 秦志海,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百人计划”研究员,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医学免疫学博士,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研究领域为抗肿瘤融合蛋白、肿瘤微环境免疫调节机制。 免疫”最初只是“免除瘟疫”的意思。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免疫”已涉及到医学各个领域,是维持健康的基础。凭借与生俱来的免疫系统,人体可以清除许多病原体,这就是为什么疾病常能无药自愈的原因。然而,免疫系统也能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有些甚至是致命的。肿瘤免疫学家秦志海在德国留学期间就热衷于科普工作,回国后联手青年科普爱好者从事科普创作,希望把自己对现代免疫学的独到见解传播给广大读者。近期,赛先生就《叩开免疫之门》一书对秦志海做了采访。 赛先生:您在书中提到“免疫是把双刃剑”,免疫力低下固然容易让人被微生物攻击,免疫力强难道不好吗? 秦志海:免疫力也需要平衡,过强反而可能造成自身免疫性疾病,譬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一些种类的肾炎。事实上,全球每年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花费可能已经超过了肿瘤。 赛先生:外界环境中哪些因素会激活我们的免疫反应呢?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秦志海:感染、损伤和异物侵入等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免疫反应。为了生存,人体进化出了一套免疫系统以防御病源微生物的侵害。如果免疫系统反应过于激烈,错误地攻击人体自身细胞,就容易造成自身免疫性疾病。譬如,感染引起扁桃体炎后,有些免疫反应可能会引发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些病原体所携带的抗原与人体细胞的抗原相似,免疫系统在进化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精准反应。另外,免疫系统不仅需要一套激活机制,还需要一套有效的抑制机制防止过度反应,来实现正常功能所需的平衡。 赛先生:人为什么会发炎?发炎时为什么会感到不舒服?脓是从哪儿来的? 秦志海:炎症是人体的防御反应,不仅仅针对微生物感染,还有由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引发的无菌性炎症。比如,皮肤在长时间曝晒之后会发红、脱落,这就是对紫外辐射的一种防御反应。当外部损伤破坏了组织的连续性之后,无菌性炎症能够清除组织内的细胞碎片,修复组织。无菌性炎症和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许多疾病的发生都密切相关。 发炎时会有 “红脓热痛”的典型特征。这时血管扩张,免疫细胞渗出,对损伤做出反应。多种叫做炎症介质的化学物质被释放,加重组织肿胀也会压迫神经引起痛觉。 被细菌感染之后,炎症反应发生,细胞裂解,死去的免疫细胞、细菌和组织碎片一同排出,这就是脓。 赛先生:抗生素除了杀菌外,对免疫系统有什么影响? 秦志海: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抑制免疫系统。对某些人群来说,抗生素还会引发过激的免疫反应,造成抗生素过敏。此外,抗生素对机体的代谢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具体的影响与抗生素的种类有关。 赛先生:疫苗只能用来对付传染病吗?为什么有些人接种疫苗之后能免疫成功,有些人却仍旧会被感染? 秦志海:有一个概念需要注意:免疫反应针对的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大分子,又叫抗原。免疫系统有着惊人的特异性,精准水平达到十几个氨基酸,可以准确识别一种蛋白质上极微小的一部分。如果识别的是传染性病原体携带的抗原,就可以对付传染病。除此之外,如果我们设法使免疫系统产生识别肿瘤细胞成分的免疫反应,我们也可以用疫苗对付肿瘤。话说回来,有些肿瘤其实也是由感染病原体造成的,比如著名的劳氏肉瘤病毒和与宫颈癌发病相关的HPV病毒。最近在中国批准上市的HPV疫苗就是针对HPV病毒研发的,通过激发人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达到防预宫颈癌的目的。 为什么有时候防疫会失败呢?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多样性,这使得人们的免疫系统会有极为多样化的反应。正是这种多样性使人类作为一个群体能够不被某一种病原体击垮。 赛先生: 过敏是怎么回事?除了远离过敏源,临床上如何治疗常见过敏性疾病(比如荨麻疹、哮喘等)?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