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智能手机市场非常得意兴阑珊,以苹果为首的最强大脑似乎再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创意,iPhone7也只不过是旧机种的翻新款式,看上去跟一块板砖、一块镜子差不多;软体方面则出现了大批的“过度设计”,那些个3D Touch/Siri什么的,远不如一款综合性APP来得实用,总之,消费者对新智能手机的热情已大不如前,但这并不意味着智能手机供应链的故事也变得沉闷,正好相反,发生在手机产业链上的事儿,正变得越发精彩绝伦,比起小说戏剧更精彩,套用莎士比亚的名言就是:小说很荒诞,但智能手机产业链更荒诞,前者尚是基于一定逻辑编辑而成的,而后者简直毫无逻辑可言。 谁能想到苹果在电子快消品市场一路坚挺10年,赚取了整个市场90%以上的利润,现在仍未有任何衰败迹象;谁能想到三星的Galaxy note7炸了一台又一台,给本就火爆的韩国整容业彻彻底底地浇上了一桶油;谁又能想到,智能手机出货量连年攀升,背后的团队付出了怎样的艰辛,而且还要伴随着恐惧、焦虑以及无处不在的商业谋略的比拼。 其实,智能手机市场最重要的主旋律还是围绕苹果和三星,他们的产品没有什么创新,但对产业链的商业策略却时常推陈出新,搞得热火朝天,三星不用赘述,韩国人的全产业链已经日臻化境(电池除外),苹果之于供应商地把控日渐强硬,态度之傲慢、手段之精细、谋虑之深远一如伟大的政治家,他们一面要求供应商降低费用,一面又不断培植新的供应商,于是苹果的供应商清单正变得冗长,记录在册的企业已经超过700家,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机帝国,几乎建立了万事不拔之基,细细回想,苹果的战略,佩服之余又显得有些恐怖。 不谦虚地说,笔者花费了大量时间去拜访相关的企业,与从业者和朋友们讨论趋势和瓶颈,并尝试获得一些主流之外的东西,从而能更立体地熟悉智能手机背后的世界,事实上,手机行业如此复杂而精彩,连最底端的組裝都大有学问,富士康的恢弘不用赘述,他们有着天生的代工基因,但正是因郭台铭太过强悍,苹果才不得不长期布局,企图找到一些制衡术,从而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众所周知,代工的利润本来就不高,压缩这一块的利润,无异于是在压缩一块石头,但苹果依旧愿意尝试,于是,和硕逐步壮大,而纬创也从2016年开始正式成为iPhone的第三家代工厂,这种排兵布阵不但有利于降低苹果供应链风险,更增加了库克谈判桌上的筹码,但问题在于,纬创是个什么鬼,他真有能力强吞苹果吗? 纬创于2016年见诸苹果供应商清单时,业界评价其是一匹黑马,首批代工产品为4寸的iPhone SE,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最终没有得到订单,又或者纬创根本没有准备好,事实上,代工苹果产品并不容易,需要在制造工艺、资本规模、生产效率、品质要求上都达到超一流水准才行,而且这种实体企业,不可能出现互联网企业突然井喷的状态,需要深耕、积累和沉淀。笔者翻了翻纬创的履历,看着也挺辉煌,但远没有富士康知名,莫不是它们成为苹果第三代工厂,我会一直认为他们就是伟创力呢? 事实上,纬创资历也并不浅,他们总部位于台湾,专注于信息和通讯产品的制造,包括笔记本电脑、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以及通讯产品,客户遍及亚洲、北美和欧洲,基本上有头有脸的终端商都会分一些订单给他,开奖,2016年年度营收达到65亿美元,虽不及富士康体量,但也是台湾制造企业20强;另外,他们也是正规公司,员工的素质整体高于同行业竞争者,应聘保安需要“退伍证”,而库管人员则需要“叉车证”,笔者认为,正是这些特质,纬创才能入了苹果的法眼,同样地也是因这些特质,他们有可能成为黑马。 强吞iPhone,纬创或许会消化不良 纬创是一匹代工业的黑马,但要真正成为苹果信任的伙伴,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胃口不要太大,容易消化不良,事实上,富士康、和硕能有现在的规模也是积累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比如富士康,他们最早建设苹果车间,还是在深圳龙华园区,也就区区几亩薄地,而后大规模迁往郑州,占据了上千亩的枣园,这个过程给了管理团队天大的考验,从园区改造、到供应链系统,从人员招募,到后勤保障,没有绝对的实力和精细化管理是绝对不可能办到这些事儿的;和硕也如此,他们在最初抢单的时候,几乎本着一种“壮士断腕”的心态,亏着本儿也要干,苹果的目标做不到,自己往里搭钱(一般来讲,苹果会依照双方谈好的各项指标来支付代工费用),终于,踉踉跄跄地走上了正轨,当然,他们的规模始终也无法同老大哥相比,充其量只是整盘棋中的一颗比较亮眼的杀招而已。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