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之前的两年,中国互联网最火的是雷军和小米。而之后的这两年,风头更劲的无疑是贾跃亭和乐视。只是,与一开始就“含着金钥匙”诞生并成长的雷军和小米很不同。贾跃亭和乐视的崛起相当另类,与众不同,甚至石破天惊,尤其让主流精英跌破眼镜。过去20年,几乎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巨头无一例外诞生于社会边缘,成长于体制边缘。而乐视的崛起却来自于中国互联网的边缘。也就是边缘的边缘。
据上图显示,相比于过去小米给予用户单纯的高性能和低价格不同,乐视手机依托于乐视强大的资源优势,给予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与BAT和小米不同,乐视走到今天也没有争取到主流大牌的风险投资,没有依靠在纳斯达克的融资上市,更没有遵循互联网创业单点突破的极致专注,诸多打法完全超越了人们日常耳闻目睹的各种常识和直接经验,以及更为丰富的硅谷各等海外间接经验。难怪乎,到今天,主流的业界和媒体大多数人还是很难真正认同和接受乐视。所以,要察看和评价乐视,既没有现成的美国模式可供我们参考,也没有明确的中国模式供我们借鉴。乐视以自己的方式闯出一种全新独特的模式与道路,而且还需要自己步步惊心前行,进一步自己证明自己。 目前,我们还无法真正将乐视定义为一种堪称成功的模式,因为乐视的未来依然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和可能性,远远没有到定型和定论的时候。但是,“乐视现象”无疑已经是风生水起。你大可以怀疑它,你大可以批判它,但是,你已经再也无法忽视它! 面对乐视的崛起,人们依然是普遍性的困扰和疑虑。这个时候,我们先别急着主观地断下结论,不妨多深入了解和观察。除了乐视自己描绘的生态理论,还很难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对乐视版权内容、乐视影业、超级电视、乐视手机、超级汽车、乐视体育、乐视云和金融等业务和发展思路,架构出更有说服力的整体框架。 上图为2014年乐视CEO贾跃亭正式公布乐视生态模式 乐视模式显然还是进行中的模式,还将发生巨大的演变。但是,贾跃亭无疑最大程度借助了互联网、中国市场的特色以及产业演进趋势等全新的外在力量和势能。其非凡的远见、独特的战略与追求的格局,今天已经崭露头角,而且呈现一些非同凡响的景象。边缘崛起、自成套路、历经磨练,这三大非凡之处,恰恰符合了颠覆性创新的基本轨迹。贾跃亭的方式和方法,注定了人们对乐视普遍性的怀疑和顾虑,是正常的。否则,反而是不正常的。再说,即使贾跃亭自己内心坚信不移,目前也无法很难真正自己说清楚、道明白。因为,真正清晰的未来图景都还在远方的未来,还在一路演进的超现实之中。 我与贾跃亭的真正相见,是在2011年北京郊区的怀柔,那是一次政府部门组织的封闭式的三天学习,是中国互联网业界有史以来汇聚各大网站巨头最齐全的一次,迄今还没有被超越。那是秋天时分,我们逃离了吃饭的大队伍,与当时担任新浪总编的陈彤、土豆网创始人王微等四人,找到了一家小饭店,吃起了乡下简陋的火锅。那时候,乐视在业界还没有风生水起,只是在网络视频和机顶盒方面偶有动静,甚至还没有进入互联网业界的主流视野。后来,我们就开始了深入的交往和沟通。但是,那时候贾跃亭并没有真正的显山露水。言辞不是他的强项。在产品钻研方面,贾跃亭与雷军、周鸿祎、马化腾等人有一拼,但是属于比他们更不喜外出、不善社交、深居简出的“宅男”。显露在媒体和各种会议上的个人活动非常稀少,帮助外界了解他的信息非常有限。各种猜测和猜疑,始终不可驱散,反而越来越多。进一步增加了理解贾跃亭和研判乐视的难度和复杂度。 显然,后来逐渐引起更多关注和兴趣的,并不是贾跃亭的宏图大业和勃勃野心。而是乐视本身一次次超越我预期的实践突破。这么多年,贾跃亭始终是用行动在一点点证明自己,而缺乏像马云那样通过高超的口才就可以快速倾倒一干大众,每一次演讲都把自己塑造成一位指出未来风暴,并给大家指出一条生路的预言大师。他更缺乏雷军那样快速吸引国内外最顶级的风险投资给他下注花不完的巨额资金,捉襟见肘始终让贾跃亭成为中国互联网最苦憋的一位创业者。但是,在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道路上,贾跃亭已然比迄今任何一位互联网创业者,都走得远,走得高。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