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 Paap与Ralph Katz在2005年一篇获奖论文《Predicting the “Unpredicatable” - Anticipating Disruptive Innovation》中这样描述创新: (Innovation) is the interplay between new and old needs, and new and old technologies(创新是新旧需求与新旧技术的交织) 理解「交织(Interplay)」帮助我们解析创新模式。这里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成熟度」以取代简单的「新旧」。对于技术成熟度而言,成熟度等于效能除以成本,即越高成熟度的技术在单位成本上能获得更高的效能;而对需求成熟度而言,则等于接受度和单位成本的比值乘以消费者规模,即越高成熟度的需求则拥有更高用户接受度、更大客户规模、以及更低的替换成本 技术成熟度 技术成熟度的核心元素是效能和成本: 效能:技术完成用户目标的能力(多大程度上实现效率、质量、体验、成本、时间等目的),以及对整个系统能力的提升; 成本:实现该技术的直接成本,以及为了突破外部限制所产生的间接成本。 例如,评价电动车技术的成熟度: 效能:对完成用户目标的能力而言,电动车的效能似乎很难被消费者直接体会,甚至更差,例如大城市的充电柱体验、冬天的暖气问题(燃油动力汽车在冬天直接将发动机额外热能转化为车内暖气、而电动车则需要从电池动力中输出);但电动车技术可能提升整个城市交通和环境等系统的效能; 成本:实现该技术的直接成本较高,同时外部限制的间接成本也非常高,例如相关政策、充电设施的建设、现有能源结构的阻力等。 因此电动车技术的成熟度依然较低,特别指出的是,越是对宏观系统产生效能提升的技术,受到现有系统的限制就越大,因此付出的间接成本就越高,反而抵消了这部分效能对成熟度的贡献。 需求成熟度 需求成熟度的核心元素有接受度、替换成本和客户规模: 接受度:目标消费者多大程度上能够理解这个产品所带来的直接效能的程度; 替换成本:目标消费者替换现有技术(实现相同用户目标)的成本; 客户规模:实现某相同用户目标的存量用户、以及市场上因为消费升级或其他因素可能产生的潜在用户的规模。 例如,依然用电动车产品作为例子理解需求成熟度: 接受度:目标消费者对电动车对直接效能的提升有一定的认识,但并不特别高,消费者对更换电动车没有刚性需求; 替换成本:购买电动车的直接成本较高、现有城市基础设施的支持度有待提升、使用体验有较大改变(主要集中在暖气、维修、充电、和长途限制); 客户规模:存量用户(城市出行)巨大,因为城市基础设施和消费升级带来的潜在用户规模也同样巨大。 因此从需求成熟度的角度来看,接受度和替换成本的比值低,但客户规模(存量和潜在)巨大,需求成熟度较低。 创新成熟度的画布 我们可以用一个画布的形式对创新的综合成熟度(技术与需求)进行分析: 如果我们把电动车产品的创新成熟度放在这个画布上: 我们发现电动车市场的成熟也许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我们可以把许多当前的创新放在画布上进行分析,便可以大致感受一个创新的未来前景。 如果我们再将当前流行的AR/VR进行分析,也可以得出以下思考: 从我们的分析看出来,AR/VR的需求成熟度高,这意味这一旦技术成熟度上升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市场需求就一定能引爆。相较于电动车而言,AR/VR最大的优势在于几乎不受现有方案的影响,这样的创新通常是「范式级改变(Paradigm Shift)」,只需要等待技术瓶颈突破。 创新成熟度X 让我们来假设这样一个场景: 你拥有一个能够将现有技术效能提升数倍的技术、成本也与当前技术相差无几甚至更低; 你发现你的客户可以第一时间直接理解这个技术的好处、客户的替换成本极低、同时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规模极大。 流行美剧《硅谷》中的主人公发明了一种能够将文件压缩率提升数倍的算法,剧中他的魔笛手Pied Pipper公司得到了硅谷的追捧。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