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愚人节蚂蚁金服曾发布过一段视频介绍一个叫「蚂上」的 AR 生活服务平台:在餐馆,服务员可以根据客人肩膀上浮动着的个性化标签为他们精准下单;在咖啡馆,渴望脱单的单身狗可点亮自己的标签,让周围陌生人看到,两个爱吃榴莲蛋糕的人能迅速找到彼此…… 如今,蚂蚁金服已经将码上产品化了。用户在手机上下载「码上」app(尚未公开登陆各应用商店),不需要借助手机之外的设备便可以体验。 用户打开码上 app,将摄像头对准咖啡,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咖啡的各种虚拟标签:含糖量、卡路里、优惠券等。 当参与促销的两个商品同时出现在屏幕里时,它们会自动靠近,并弹出虚拟优惠券,点击领取虚拟优惠券后,再通过扫脸付,就买下了这杯咖啡,优惠券同时自动抵扣了现金。 林峰告诉极客公园,码上希望从一个个商店开始,最终拓展到城市中的各个商业体当中去,当扫到一个建筑时,屏幕上就会出现和这座建筑相关的虚拟标签。比如扫一家餐厅,用户可以看到优惠券、最近新品、评价、点菜入口等,未来甚至还可以点进这些标签进一步进行操作,比如点击优惠券或者点菜入口,用户可以顺畅地完成支付。
码上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给用户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新奇体验,而是它将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一个新的信息入口。 在林峰看来,未来一定会是基于 IOT 的,而在这个万物互联的世界中,「扫一扫」有可能成为新的信息入口,它让人们摆脱搜索引擎,从而通过一种更便捷的方式获得信息。不仅仅是信息入口,扫一扫还将成为激活个人身份的入口,而这背后是由庞大的数据和人工智能(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作为技术依托。 一场商业生态内的大合作 若将码上普及开来,这背后必然需要大量的信息和内容作为支撑,而这是无法靠蚂蚁金服或是阿里自身来完成的。就像口碑等生活服务平台的建成一样,码上同样需要大量合作伙伴参与其中,共同完成这个生态系统的建设。可以说,蚂蚁金服打造的是一个基础服务平台,而商家们则在平台之上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个性化内容和服务。 VR 支付同样也是如此。蚂蚁金服将 VR 支付定位于未来对接各种第三方服务的一种基础支付方式,就像现在的支付宝。所以,VR 支付是场景内支付,它一定是和商业场景内的合作伙伴一起推进的。 先从阿里内部看,VR 支付首先合作的 Buy+就面临着内容瓶颈。如何让商家能够低成本的、快速的将商品转化为 3D 虚拟物品的问题尚没有解决,而虚拟商品的丰富程度又直接影响着 VR 支付的推广效果。 而除去阿里自身的电商业态,在游戏、直播、教育甚至线下的餐饮、商超、吃喝玩乐等场景中,则更需要合作伙伴的支持。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考虑场景与 VR 体验的匹配度。 从 VR 支付到码上,蚂蚁金服的技术创新还只是开了个头。无论从技术还是商业的层面来看,这场创新可能会带来的变革必然需要经历一场持久战。 本文由极客公园原创 转载联系 [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