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是一个电影导演了,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导演阿里巴巴。”马云在阿里影业与AmblinPartners的战略合作发布会上这样说,坐在他旁边的,正是好莱坞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前者被称为“外星人”,后者导演过《E.T外星人》,两人地外脑洞大开,文化、人性、价值观,你来我往N回合,最终两位公司的大当家携手,立志将中国电影从“二月的萌芽”带入“四月的繁华”。 无疑,当前的中国电影正处于大爆发阶段,随着人均GDP超7500美元,国民消费升级越发明显,文化娱乐产业进入井喷式发展。今年前6个月,国内票房超245亿元,同比增长超21.7%,但年人均观影还不足2次,(发达国家年人均观影在4次左右)可见,电影市场爆燃的同时,与欧美日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很大发展潜力。 此时,像《七月与安生》、《盗墓笔记》、《寻龙诀》等这样大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大制作,已经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足以证明,优质的IP同样需要优秀的人才团队操演,这样才能做到“电影成爆款、传播有爆点、观众能爆发”。谁能顺势而为,谁就能成为市场的重构者,从而立于不败。 作为阿里巴巴集团大文娱板块的轴心,阿里影业自然明白其中要义。而斯皮尔伯格创立的AmblinPartners也有意进入中国市场,于是,两者战略合作,将友谊的巨轮开进国内电影市场,前者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资源、资本浇灌,后者将先进的电影工业精神、灵魂注入,由此,改造电影价值链,激发IP商业力,引领电影产业。 价值链野望 按照软银创始人孙正义的“时间机器理论”,国人的电影消费会在数年内步欧美日后尘,迅速发展出健全、完备的生态。此时,马云治下的阿里影业,必须清空行业内陈旧的价值观和参照系,按照重塑中国电影的新视野规划战略,从而避免成为别人战略的一部分。 之前,作为后来者,阿里影业强调与传统影视公司差异化发展,利用阿里过往的优势,以“淘票票”(原淘宝电影)App,切入在线售票;借“娱乐宝”盘活制作团队“粉丝力”,实现电影筹资;借收购粤科软件,连接各地影院的票务系统。因此进入电影产业上下游——赋能影院信息化管理,解决电影融资难题,便捷大众观影、评论、口碑分享,进而实现电影价值链重构。 此外,特别是粤科接入影院的后台体系,能够为阿里影业提供丰富的排片、上座、营收等数据,而淘票票则为阿里影业丰富电影消费、口碑评论数据,两方数据再结合阿里本身的电商基础数据,不仅勾勒出大众在电影方面的消费画像,更为院线体系改进运营模式提供了有效的决策方法。 这样一来,便践行了互联网大师凯文.凯利所说:“一切的生意,最终都是数据的生意”。但仍不可忽视的是,电影制作领域还存在短板,毕竟,国内尚处于电影工业化初期,与国外的同业差距极大,场景拍摄顺序、服装道具统筹、人力安排弹性等环节极度缺乏标准化,因而无法集结数据,优化、改良电影制作的各个流程,也不能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地打造影片。 因此,阿里影业必须抢先,在这个环节投资、引入像Amblin Partners这样的电影合作伙伴,将先进的电影工业化模式引入国内,摸索其中标准化的流程,梳理、收集相关数据,然后与平台前后端各类数据整合,在大数据技术的“熔炉”里锻炼,自此,形成更详细的数据挖掘结果,明确电影制作各环节的投入、产出,发现其中浪费、低效,不断改善、升级手段,最终,成就业务流程和模式的再造。 如此,就像马云导演淘宝进阶的路数——“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阿里影业赋予小伙伴“智能商业”的便捷,电影价值链得以贯通、升级,它便自然成为引领行业的先锋,开拓出“互联网+电影”的新天地。 IP“深”造 但要知道,按马云和斯蒂尔伯格的说法,atv,电影仍是“艺术品”范畴,除了上述可数据化的“硬”功夫,更少不了注入文化、人性、价值观的“灵魂”,如何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左右展现这些“软”实力,占领观众的心智思维,更考验导演、编剧团队对IP的“深”造能力。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