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BAT基本1999年2000年成立的,这是中国互联网的元年,中国二线的互联网公司,赶集、58、去哪儿都是2005年2006年成立的,为什么2005年2006年有这么多诞生?也很简单,2005年左右中国的PC互联网的渗透率到20%,任何一个市场用户渗透率到20%以后就开始起来了,做任何事情都能够事半功倍。 移动互联网一样的,如果我们把苹果第一代2007年上市的作为移动互联网元年,中国今天比较火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基本2011年2012年成立的,同样2011年2012年也是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渗透率到达20%。今天AR、VR也是一样,今天你有多少朋友在用?1%不到,所以现在做太早了。对VC来讲我们看到渗透率是到15%以后可以开始投,对创业者来说至少到5%到10%创业才有机会。今天1%都没到,这个时间点确实有点早。 常态的资本寒冬下 精益创业才能活得久 去年是个非常特别的情况,今年恢复常态,将来几年都会是这样的常态。去年太火了,很多钱从传统企业房产退出来,觉得互联网很容易赚钱,很多资金跳进互联网市场。 互联网有个问题是反馈时间很快,不像传统行业,传统行业买地造房子没有两三年不可能得到结果的。互联网六个月就能知道结果,投进去就知道这个企业行不行,去年很多钱砸进互联网,去年都觉得企业发展不行,没有人接盘砸在手上了,很多人发慌不敢投了。 今年不是市场没钱,市场还有很多钱,但是很多投资人觉得风险高,他们认识到互联网投资的风险,不敢投资,尤其O2O领域,很多人去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对创业企业来说,更要精益创业,非常谨慎的花钱,在A轮融资要尽快证明商业模式。如今和三年前的创业不一样,三年前可以参考美国的商业模式,这些模式在美国大部分被证明了,只是在中国验证一下怎么执行的问题。今天很多商业模式在美国是同步的,atv,可能比美国晚一两个月、两三个月时间,甚至有些中国比美国领先,美国抄中国的商业模式。 如今这些模式,在没有被证明的情况下,更需要考验执行力,需要用很短的时间,很少的钱去验证这个商业模式行不行,这样才有机会试错。 任何一个创业公司一下子找到正确商业模式很难的,百度同时尝试过六个商业模式,比较幸运的是第三个付费搜索成功了,我觉得这是必须给自己容错的时间和空间来去这样才可能成功。 所以我讲在A轮要控制好烧钱,最好三十到五十万一个月,才有比较容易有冗余的时间。然后最好单点证明,拿了A轮不要扩张,先在上海北京试点,在一个地方证明商业模式,别人再证明可复制性,证明不是有地域限制的,C轮再复制到全国去。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