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课是首家互联网产品主题学习社区,提供最系统的产品 + 运营课程学习,定期出品有深度的产品观察 + 评论。 今天,来讲个姑娘的故事。 下面这首歌,是她发给我的。 歌跟人特配。 边听边往下看,可能更有感觉。 1. 我也忘了曾经是在哪里看到过这么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善”,一种是无知的善,另一种则是天真的善。二者有所不同,无知是没经历过,天真则是经历过后还能继续选择相信。相比起来,后者要远比前者有力量得多。 所谓:天真者无邪,但未必无知;无知者无畏,却未必有勇。 这个话,自听过一次过后,我奉为圭臬。也因此,我总是会特别喜欢一些“天真”的朋友们。 比如说,在教育圈里折腾了好多年的初九。 2. 我跟初九最早认识,应该差不多是在2012年年底到2013年年初左右。 那个时候,我正在焦头烂额的经历我的第一次创业。那个时候,初九在我的一个朋友那里帮忙。很不幸,我和我那个朋友创业的项目,都是一个在线教育平台。 就像我后来写过的,平台这个事,在教育圈子里其实挺扯的。于是,到了一定阶段,大家一地鸡毛苦不堪言,纷纷开始另谋出路。于是,某一天我那个朋友找到我,说:要不我们做个招生工具来给机构们用,你们来帮我们卖,一起赚点钱过冬得了。 然后,他让初九来跟我对接。我就这么认识了初九。 那个时候,我跟初九还不太熟。只记得好像有一次我微信上回了她句话貌似有点敷衍,然后她就不再理我了。再后来,我离开了教育圈一阵,在一堆人的目瞪口呆下跑去做了社交——我美其名曰:换个更远的地方来更客观看待教育和学习这个事。 而初九她们的平台,也慢慢做不下去了。 3. 2013年底,初九忽然说要做个教育领域的垂直媒体。 那个时候,在泛科技领域,36氪和虎嗅等科技媒体已经非常成熟。 那个时候,“在线教育”这个概念最为火热的时间窗口已经过去。 那个时候,同样是“教育类垂直媒体”,有着网易基因的多知网也已经做了大半年,且做得还算不错。 那个时候,还没有所谓“内容创业”。媒体可能是离钱最远最没有想象空间的事儿,而且还挺苦逼,看看36氪早期的发家史就知道了。 所以,在那个时间窗口和背景下还要选择去做一个“教育类垂直媒体”,基本是一个怎么看都没什么前途的事,也绝对算不上什么特别明智的选择。 于是有人满怀疑惑的问初九:为啥要做这个? 初九说:我超爱啊。 于是,“芥末堆”就这么诞生了。 4. 其实,有时想想,芥末堆能发展起来真的还是个挺神奇的事儿。 就像前面说的,当时的教育行业媒体,多知网做得比她们早,背景比她们专业,行业人脉和资源不比她们差,融资也跑得比她们早,反正就是怎么看都没啥理由能看好初九和芥末堆的一个局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14年开始,初九就带着她的一群姑娘们风风火火的把芥末堆这个事做了起来。 从那时开始,她们认真写稿,写行业观察,写人物故事,他们不收车马费和发稿费,无所顾忌的对圈子里自己看不顾的人和事开炮。 从那时开始,初九经常凌晨叼着烟跟人狂侃教育现状和未来,还不计得失毫无忌惮的把一群搞教育的人团聚在一起,来回给人牵线搭桥介绍合作。 从那时开始,初九到处演讲、办活动,她苦口婆心循循善诱的教教育公司的创业者们做PR,她不厌其烦一遍接一遍的告诫大家:教育这个事,快不了。 从那时开始,初九还做了许多让我印象深刻的事。 14年初,有一次我去参加芥末堆的线下活动,待到活动散场时,我不经意间在楼梯拐角处看见挺着大肚子的初九在那里一个一个送走来参加活动的嘉宾,而几乎所有的到场嘉宾们都在接近于以一种毕恭毕敬的方式跟初九打招呼,告别,叮嘱一定要保重——那个场面是特别震撼和有仪式感的。 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初九已经怀孕,而即便是在孕期里,她仍然挺着大肚子到处去演讲,办活动,仍然尽量在每一场线下活动现场认真郑重的迎来送往。 她说,办活动,大家愿意来,是捧自己的场。她要认真对待这些认真待自己的人。 还有一次,好像是14年底,初九和她的芥末堆搞了个教育圈内的变装大趴。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