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搜索“雷锋网”公众号关注)按:作者刘飞,前锤子科技产品经理。公号:刘言飞语,这是一个不经常更新但是干货满满的地方,对产品经理有兴趣的童鞋们可以关注下。
这次我不站张小龙,虽然他说的「用完即走」的道理在,但我并不认为小程序会形成生态。 1. 仅仅从抽象场景上来讲,小程序当然很美好。 对开发者来说,不用费尽心思开发好多平台的 APP 了,不用考虑适配各种奇形怪状的机型了,更重要的是,不用每次发版都提心吊胆唯恐出事,或者有紧急需求要上线却只能日盼夜盼盼苹果爸爸早点把审核通过。 对用户来说,不需要安装 APP,想打车了直接搜出滴滴的小程序来用,想订外卖了直接搜美团的小程序来用。冷僻的、可能只会用一次的应用,不用那么麻烦去下载,也是打开网页就解决一切,实在太方便。 事情真的这么美好吗? 2. 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说抽象的场景。 先说最常用的那些 APP,比如生活服务类产品(外卖、叫车)和影音产品(音乐视频)等。 但凡是这些大公司的主流大众产品,从他们自己角度来说,就不会屈就在微信,而只是借用微信的入口和平台流量,否则岂不是在苹果的各种限制下又多认了个爹?以后微信也要分成咋办? 从用户角度,也不会习惯在微信上用这些高频主流的 APP。既然每天都用,为什么不放在桌面,而是放在微信的某个列表里? 还有更关键的: 微信解决不了多任务运行的问题,开奖,或者说无法达到操作系统一样的效果。试想,在微信里打开某个音乐播放器,编辑某个文档,再随时来回切换聊天界面,每次可能都要刷新网页,效果会是怎样,能不能保证多任务的效率? 对这样的 APP 来说,不会舍弃自己的领地,充其量就跟滴滴出行目前在微信里的样子差不多,只提供最简单的功能,就是一个入口而已。
3. 再说第二类 APP,就是压根无法移植过来的,最典型的就是游戏(要想实现,先让微信内支持 Unity3D 再说)。 另外还有很多比较重的应用、消耗系统资源多的,在微信里运行的效果肯定也要大打折扣。 第三类 APP,是那些很低频或很垂直的应用,许多媒体都看好小程序会给他们带来很多机会。这同样是抽象的判断,基于「小程序总比 APP 好做」和「小程序是 APP 的替代品」的假设。 首先,APP 创业热潮的消退已经有目共睹,我们手机里装的常用 APP 也逐渐固定下来,接受新应用的可能性不断下降,各种生活服务类、工具类的应用逐步合并,集成在了那些平台产品里;其次,能够产生创业机会的领域也远没有过去想象的那么多,除了每年会热炒的几个主题(前有 O2O ,后有 P2P,现在有直播),大部分互联网创业项目都做了分母、成了炮灰,大众的需求基本已被巨头垄断。 大众主流需求(不管高频还是低频)的产品正在不可避免地发生融合,小公司被淘汰或者并购,逐渐都加入 BAT 大家庭。我们生活里遇到的大多数消费场景,在微信和支付宝都能够完成了。近几年频发的巨头并购案,以及马上要发生的外卖大战落幕,atv,都预示着未来所有大众主流需求都会掌握在几个巨头手里。 那非主流的垂直需求呢?不可否认有很多垂直类的 APP 活得很好,他们有固定的用户群体,有稳定的发展路线和收入。正因如此,他们只需要关注自己的核心用户,而不需要借助微信的平台优势(像神经猫一样病毒传播)。同时,垂直的需求比较复杂,功能往往都比较重,做成轻便的、能够有效营销的小程序并没有太大意义。 这是一个悖论:在生活服务、消费领域里,大众级的产品,已经都被巨头垄断,微信只需要放那么几个入口;小众的非主流产品,也并不特别需要借助微信。 我觉得未来的小程序,这些就完全够了:
4. 微信小程序会火,只是大家由过去「掌握了入口就掌握了用户、掌握了用户就掌握了生态」这样的经验猜想的。但我们放到实际场景中,就发现事情全然不同。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