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模式,在国内一直有水土不服的说法。 矛盾的是,一边是第一家众筹平台点名时间数次转型,最终却不得不卖身的悲惨故事;一边是京东、阿里、微博等巨头不断加入众筹领域的格局。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是,众筹在中国,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土壤? 众筹兴起 众筹鼻祖Kickstarter,至今仍是国内的硬件厂商出海的第一选择。能够通过Kickstarter的筛选,是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因为这可能是产品在海外成名的第一步。 从这个角度看,众筹依然有很强的存在意义,尤其是对创业者来说,和众筹的关系格外紧密。 但点名时间创始人张佑却说过,单纯的类Kickstarter的模式,在中国很难行得通。点名时间上线于2011年,是国内第一家引进众筹模式的公司。早期的张佑,在各类场合像个布道者一样,向人们讲解和普及“众筹是什么”。 这并没有保证点名时间的顺利发展。几年间,点名时间曾尝试脱掉众筹标签,转型硬件首发平台,从产业链的角度寻找新的切入点。最终的结果却是,今年点名时间卖身给了91金融。 这件事曾一度让很多人唏嘘。 形成对比的,却是互联网巨头们不断的入局众筹领域。原本被认为市场容量并不算大的众筹,如今已经积聚了阿里、蚂蚁、京东、微博等巨头,包括产品众筹、股权众筹等市场都有涉足。 所以,众筹这件事,在国内未必不能做。只是需要思考,要维系一个众筹平台的持续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基础和土壤。 众筹的基础 众筹的首要基础,大约就是流量。 一个项目要想如愿得到足够的支持者,一个充分条件就是众筹平台能够提供足够的流量,来提升项目众筹成功的可能性。同时,创业者参与众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宣传和营销,也需要流量支撑来达到广而告之的效果。 不幸的是,流量这件事,在国内从来都是巨头的长处,在这个方面,创业公司处于天然的劣势,这也是点名时间最终走向被收编的原因之一。当然,Kickstarter是一个垂直网站,但不同之处在于,国内极客文化的养成程度,要远低于国外。 第二个要素,就是社群的聚集,这对产品众筹来说尤为重要。 这一点,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流量更大的淘宝,在智能硬件的众筹方面,却比京东略逊一筹。原因就是,京东赖以发迹的3C基因,天然聚合了相当数量的电子发烧友和极客玩家。但磁带都有正反面,京东的基因,也决定了硬件产品将始终占据较大的比例。 第三个要素,是交互性。所有参与众筹的项目,都会讲一个故事,来尝试打动更多的支持者,这是众筹中比较常见的交流。但在万事直播的时代,这种单向交流显然已经不足够,项目发起者和支持者、甚至支持者之间,都需要更为直接的交互方式。这一点,可能更适合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来实现。 微博为什么适合众筹? 今年4月,微博上线了众筹功能。姗姗来迟,但总算没有错过。事实上,从上述众筹需要的基因和土壤来看,微博天然是具备众筹属性的。 首先,流量方面。微博Q2财报显示,截止二季度末,微博月活跃用户为2.82亿,日活跃用户1.26亿。在移动端,微博月活大约2.5亿左右,日活也超过1亿。对任何一个众筹项目来说,这都不是一个小数字。 其次,社群方面,作为一个开放的言论场,微博沉淀了各个领域、各种兴趣的用户,并且他们可以很容易的在相关的话题下聚集,并形成社群。同时,众筹发起者自身的粉丝也相当于一个社群,可以带来大量流量。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交互和传播方面。相对来说,这是其他众筹平台比较薄弱的部分,却是微博的强项。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平台,不仅有充沛的流量支撑,更重要的是可以让项目发起者和支持者,以及支持者之间,产生直接的沟通交互,宣讲、释疑、扩散,增强支持者的信心和项目成功率。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