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块链被越来越人认可,行业从业者也在不断地探索区块链的落地应用的方向。除了科技界的大小公司在做,政府和传统金融机构也在研究,比如计划推出自己应用的中国人民银行即央行。 如何全方位、自下而上地认识区块链应用与经济变革呢?OKcoin币行副总裁兼首席研究员段新星日前作了研讨分享。段新星曾是美国朗讯贝尔实验室资深工程师,也曾著有《区块链:重塑经济与世界》一书。 2008年末,两个金融事件改变了世界 金融危机与区块链的诞生 前不久,央行下属的《中国金融》第17期一共刊登17篇文章,内容包括人民银行副行长关于中国货币的架构构成,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的副司长以及货币司的司长等等都在探讨以及描述中国人民银行做出来的贡献。 为了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去看,究竟是怎么样来促成了这一系列的事情,以及这和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区块链,会产生这样一种应用,我们不妨从一个比较大的宏观的历史背景看一下。这个时间点在2008年的11月份,彼时刚好是雷曼兄弟倒闭以后的两个月,美国也深陷金融危机。这时候美联储决定拿出2000亿美金进行救援,随后的美联储也推出了八千亿的计划。该机构也表示,直到2018年的9月-10月,都是整个市场最糟糕、最为难的时刻。 在这个时候,地球的另外一角同样也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目前仍然没有确切知道得——究竟是一个人还是团队发表了论文,这个论文探讨了网络媒介和网络结构——就是今天所知道的区块链。 这个技术带来两项创新:2009年整个代码进行了实写,虽然一直以来有着五部委各个条规,以及各个国家的刺激等饱受争议的监管,但是从开始到现在整个区块链每天的比特币交易量,从过去的0笔发展到将近25万笔。也就是说,它的使用的频度非常高,也是现在全球上最大和最成熟的一个区块链应用。 让我们无法抗拒的区块链,核心价值是什么? 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现在我们为什么很多企业与生活都非要用到这个东西?实际上其实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就是比特币的整个创新成果是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其史无前例地创造了一系列的币,这种完全是原生性的,从无到有地创造出来的新的数字资产。在这上面,没有网络运营商也没有中介组织,但是 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方面:就是底层得以运作的结构区块链。用区块链可以其他的事情,而不只是比特币,比如数字货币既可以模仿比特币的机制来从无到有地生成,可以把已有的资产映射到区块链上生成新的数字化的资产。而我们所用的是它底层的区块链——比特币这种带来的结构以及构架。 媒介即内容,资产载体决定上层建筑 为了清晰的说明这个过程,实际上今天的题目叫“媒介即内容”,即所运载的载体本身决定了上层建筑。举个非常清晰的例子,音乐最早是记载在什么地方?那个时候有小的生产,像中国的昆曲和京剧,到黑胶唱片,一般有能力消费音乐的上层仍在用,而在座有很多70、80后经历了磁带的年代,也经历了CD的时代,那个时候的产业是以一个这些热碟和磁带销量来衡量一个歌手和唱片公司的业绩。而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发展以后,整个音乐产量或者整个音乐产业的状况就跟以往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没有人再去说唱片销量,而更多的是看它的点击或者下载,而从版权中受益的模式。载体的变化,使整个音乐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样,文字载体的变化也引起出版模式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通信等领域也是同样。 价值载体的变化又会带来怎样的革命呢? 货币最早是从金条以及贵金属的介质,在到纸币以及电子帐单的介质,到最新的加密网络和分布式点对点的网络。这对整个产业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只是一个简单的从物理载体到数字载体的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数字货币跟电子货币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现行的社会,是不是已经有一个完全的数字支付系统?举个例子: 银行卡上现在已经可以通过联网来读取卡上的信息,那通过网络操作是不是就是一个电子化的系统?假设一张建行的银行卡想在工行的ATM上取100元,把建行卡插到工行的ATM机里面去,开奖,首先工行会向建行发一个信息:有一个建行的客户来我这里取钱,先看一下建行的账户上有没有这么多钱。然后工行就吐出一百元的钞票给这个客户。但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工行替建行交了一百元,客户取出钱以后建行需要把这笔钱还给工行—— 这个分成两个部分,取钱是支付的过程,银行之间债务关系抹平的过程叫结算或者清算的过程。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