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12 李桐 2016年,智能家居行业好像没什么动静。 2年前这个领域还很热闹。苹果发布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谷歌以32亿美元收购智能家居品牌Nest,三星则将SmartTings纳入麾下。巨头开始布局,风似乎就起来了。 「 移动互联网之后,物联网将成为下一个浪潮。」 这听起来振奋人心。热钱涌入市场,催生了一大波智能家居用品,但它们的智能似乎仅仅停留在「可联网」。 解决需求还是噱头?怀疑的态度在人群中弥漫。资本寒冬后,玩票者被赶出赛道,虚火过旺的智能家居还是要回归消费品逻辑。 「设计,可靠性,用户体验都要达到一个水准。让用户自己掏钱,一定是要在商业世界里让他的利益得到满足。真的为用户创造价值,他才有动力长期用下去。」在「 伪需求」盛行的智能家居领域,董熠想创造真正好用的产品。 2014年,他创立智能家居品牌LifeSmart,半年内占据中高端市场,跑在了队伍的前头。2015年8月,LifeSmart获得海尔塞富和富士康的6000万A轮融资。以一款智能摄像头出发,LifeSmart一步步扩大产品线,开始搭建一个生态王国。 一款摄像头切开的市场 LifeSmart 最初是董熠为了摆脱忧虑的产物。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对于家居安全有着很高的敏感度。偶然有一回,他发现住家的阿姨私自带了陌生人回家吃饭。陌生人对于没有防御能力的孩子而言意味着风险。这敲响了他脑子里的警钟。 对于家中状况不可知的忧虑感上升,董熠在家里安了一个摄像头。但传统的摄像头价格昂贵,设置复杂,工作还很不稳定。理想中「不贵又好用」的安防产品在市面上仍然是稀缺品,这让电信出身的董熠看到了机会。「当时智能手机,传感器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结合点。我们可以以传统的十分之一,五分之一的成本做出更好的产品。」 13年年初,董熠搭建团队开始做产品研发。历经10个月的孕育,产品终于落了地。他们试产了100套赠送给朋友测试,修正了半年后,才在点名时间发起众筹。这样的打磨,为他们赢得了第一批用户。 安防是智能家居领域的刚需市场。尽管现在市面上冒出的智能安防产品种类繁多,但董熠认为整个市场还是刚刚开始,「产品的渗透率可能在10%以内。很多家庭还没有这个概念。」 作为市场的先行者,LifeSmart的安防产品已经有较高的成熟度。这套产品董熠自己也在用。孩子放学推门回家,就会有照片实时推送到他手机上。这样他就不必一直查看摄像头,「一直去看这种行为从心理上讲它是一种忧虑。而忧虑不是一种好的心理状态。」 董熠认为在责任感和自由之间存在一个平衡点,「我们做这个事儿,也是想让人内心得到一种平静。」 不牺牲舒适的节能 与在国内主推安防的战略不同,LifeSmart在海外主要通过节能抢占市场。 在中国,节能似乎还不是一个很紧迫的需求。「中国人其实挺节能的了。」董熠笑言。但这种节能缘于中国人骨子的「能忍」。董熠在家中用了智能插座,可以控制热水器开关。不用全天候开着,依然能保证到家时就可以用热水,一个月可以省下很多电费。而他身边很多人仍然是到家了再打开热水器,「不就是等一会嘛。」 但在国外,节能是一个很大的需求点。以挪威为例,9月它就进入了冬季,即便家中无人暖气也要一直开着,关了水管就会冻掉。「挪威人很挑剔,进屋的时候要确保这个房子是暖和的。他就会开25度。这很浪费,人多数时候是不在的。」 欧洲是高福利高税收国家,很多电费可以拿来抵税,他们本身对这种浪费并不敏感。但能源公司会很关心,每年到最冷的那几周,用电量上来了,能源公司的压力就会很大。为了这几周的电,要多开一个电厂,而这个电厂在多数情况下都是闲置的。 洞悉到能源公司的需求,LifeSmart为他们提供了传感器和遥控装置。「人不在的时候开5度,如果要去,就可以提前打开。」 没有牺牲用户体验,又杜绝了浪费,董熠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节能。 通过能源公司,LifeSmart的产品顺利进入北欧的各个家庭,「上面一个指令,哗,全网去做,这就很厉害。」这听上去很集体主义,而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有价值的事,「每个人贡献那么一点点的力量,用电高峰那个难关就过去了。」 房子就是一个机器人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