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课是首家互联网产品主题学习社区,提供最系统的产品 + 运营课程学习,定期出品有深度的产品观察 + 评论。 如需转载,请联系三节课微信公号(ID:sanjieke),并注明出处。 写在前面: 你正在看到的这篇内容,是三节课正在进行的一个新尝试——我们想要试着以周为单位,从各类科技媒体和互联网相关的自媒体当中,精炼出一些更有价值的媒体观点摘录,经汇总组织后分享给你。希望它能很好帮你理解行业内过去一周都发生过了哪些重要的事情。 以下为正文。希望你能喜欢。 1. 在一片肃杀的2016年,终于又出现了一个突然火了起来的模式。 8月中旬,摩拜单车宣布获得来自熊猫资本和愉悦资本的千万级别B轮融资,随后进入北京。9月2日,校园自行车共享项目ofo也宣布获得经纬中国领投、金沙江、唯猎资本跟投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 资本寒冬的融资情形下,“共享单车”的业务模式仍旧获得了大笔投资,这一话题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科技媒体的关注对象。 一篇署名为“九轩资本刘亿舟”的文章在36Kr平台上出现,标题为《资深投资人看摩拜单车:如何有效“插桩”并赢得资本的战略耐受性?》。创业邦也发布了该文章,题为《摩拜单车们遇到的问题:如何有效“插桩”以避免巨头进场收割?》。文中从资本战略的角度对摩拜单车等业务模式进行了解读,认为摩拜单车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如何有效“插桩”以避免巨头(滴滴)进场收割?这一点可以参照前两年拼车和代驾领域的竞争格局。 第二,如何用强大的未来盈利预期获得足够的资本战略耐受性以支撑前期的烧钱获客阶段? 并对摩拜单车们的发展颇有看好的意味: 无论如何,以一种商业运营(而不是公益)的方式运营一个网络级的自行车共享系统绝对是一个非常值得推进的方向,只是以上这些问题是摩拜们迟早需要考虑的问题。摩拜目前的模式显然比当年的滴滴要重得多,如何把坦克跑出保时捷的速度是很关键的。不过反过来说,既然自行车共享这么重,滴滴们也未必要卷起袖子亲自去干。一起都还未定! 与资本的看好相对应,在诸多媒体的评论中,并不十分看好“共享单车”的业务模式。 爱范儿发出评论称其为“风头上的共享自行车”其实是“一场看不到盈利的豪赌”。主要的论据为: 看不到盈利的方向 、还需要更多投入,这不就是笔注定吃亏的生意么?为啥这么多人还要继续投资呢?总不可能这么多投资人的钱扔进去打水漂玩吧! 并认为最终的目的为: “共享单车”本来就不是一个指望靠普通民众过活的创业项目。唯一的“解药”实际捏在政府手里。搞了半天,“共享单车”也许根本不是“共享经济”,他们只是在“盘算”如何把车卖给政府而已。 媒体的不看好的背后,还是绕不过滴滴。 虎嗅在9月4日推送了一篇署名为“曲凯”的文章《摩拜单车和ofo火拼单车共享,但滴滴又怎么会放过他们?》。文中认为,滴滴的目标就是做出行平台,所以在我看来,滴滴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主要的论据为: 对于滴滴来说,共享单车类型公司所形成的壁垒对于滴滴来说,都是没有困难的。ofo和mobike都已经发展到了B轮,我相信以滴滴的反应速度来说,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推出自己的类似业务,毕竟这类巨头最怕的就是从莫名其妙的地方冒出来的公司,最怕被釜底抽薪。而到时,ofo和mobike的形势会如何,实在是很难预料。 新浪科技9月6日推出一篇题为《共享自行车成网红 看起来美好的事情做起来有多难?》的评论认为: 从汽车共享到自行车共享,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战争看似将要打响。自行车共享是部分人的需求还是全民需求还尚需时间证明。一旦市场成熟,自行车共享市场最终可能还是被大平台收割,目前各家要做的只能是提升体验,蒙眼狂奔。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