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百度地图还在行业内独创了全景图像识别采集模式和卫星影像照片提取道路技术,能更好地识别和记录不同道路的各种细节,并使百度地图的道路要素覆盖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6个百分点以上。其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甚至能从高空精准识别晾在阳台上的衣服,在这样的图像识别能力下,百度地图的图片处理能力已经超过全年2000万张。 基于数据采集与处理优势,百度地图最大程度提升了地图数据的更新效率,使其在覆盖率、准确率、非重复率上都领跑于整个行业。譬如,基于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百度地图创新了道路预上线机制,在对道路提前进行数据采集之后,百度地图就能对数据进行后期处理,并在云端预上线。等到道路正式通车,就能直接在云端开通这些新道路,实现对道路的分秒更新。而就行业平均水平看,一条高速道路从开通到上线到地图导航里最短需要5天时间,百度地图因技术带来的领先程度昭然可见。 多轨并行的信息采集体系筑起“护城河” 技术决定高度,但在没有掌握绝对领先于同行的“黑科技”之前,强大的自采团队让地图精细化经常是征服用户的必杀技。因为用户需要的是“人肉”验证和采集的“鲜活”及时的实时地图数据,这关系到用户使用地图产品的基本体验。 还是以百度地图为例,其之所以能在重庆最“任性”立交进入收尾工作的第一时间就率先完成道路信息的采集,主要就在于其强大的自采团队支撑。事实上,百度地图对黄桷湾立交桥的数据采集主要分两次完成。第一次是由先期赶到的技术人员租用当地车辆采用便携设备进行的概况扫描录入。紧跟其后,百度地图专业采集车又依靠采集车上的固定专业设备对采集了全景等数据,并与之前录入的数据进行了比对。前期的"尖兵"加上紧随而来的"铁马",充分发挥了百度地图"快速反应"、"机动灵活"和"专业而强大"的优势。 2013年,百度全资收购了地图供应商“长地万方”获得了甲级地图导航资质。此后,百度没有做买数据的打算,而是藉此开始打造“狼性”的采集团队,逐步将自采数据用作地图输出端的主要数据来源。 2015年,百度地图自采团队创新自采方案,推行全新的地图数据采集工艺“1+0”模式,从双人改为单人作业,地图采集效率迅速提高,6月所采集的有效里程相当于2015年1月至5月的总和。根据百度地图《出行无小事》视频所提供的信息,百度的采集员们平均每天拍摄30000张全景照片,这也保证了百度地图全景照片的覆盖面和更新频率。 眼下,百度地图的自采集数据基本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而全景和高精地图等商业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制作能力在国内业界已经领先。 除了自采,百度地图还创新推出包括用户UGC、淘金、商户平台等多种POI数据采集模式。仅2015年就有超过千万用户参与共建地图POI数据,用户每天提供的情报超过50万,提供的照片超过40万张,目前百度地图已经拥有超过4000万POI数据。 当然,对于宏观层面的区域交通架构和信息流,百度从权威性等因素考虑,与政府相关部门达成战略合作。例如,百度地图已经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及北京市交管局等多地的交管部门合作,接入当地的交通运输大数据。 类似这样的大数据与无数信息采集员采集的信息、热心地图用户上报的地理线索整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百度地图庞大、实时更新的数据库,也筑起了百度地图阻挡竞争对手的护城河。百度2015年Q4财报数据显示,百度地图月活用户达到3.02亿,同比增长43%,获得了中国市场范围1亿车主用户的使用,其中实时导航月活跃车主用户达7500万。百度地图的市场份额达到70.8%,为行业第一。 竞争对手若狙击百度,除了市场和技术,最终还是免不了一场基于自采体系的人肉PK。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