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欧盟2009年即针对成员国日益加强的数据调用权做出了约束。比如,在邮件通讯中,只保存用户登录、登出、发件人、收件人、使用频率等信息,并且数据保留期限最少为六个月但不超过两年。关于公民通讯数据隐私的呼吁在学术界更是与日俱增,并大致分化为支持加强政府数据权力和反对滥用反恐侵犯公民隐私两种声音。类似的讨论尚无定论,大数据文摘也为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深度阅读。 ◆ ◆ ◆ 经媒体曝光的互联网监听事件 棱镜计划(PRISM):2013年,斯诺登向媒体泄露美国政府棱镜计划,该计划2007年起开始实施,监听对象包括了被监听公司的用户或参与国外通讯的美国公民,范围涵盖邮件、文本、音频视频、社交网络数据等。与这次苹果公司的公开信相悖的是,根据媒体披露的棱镜计划文档,多家科技与互联网公司已被指加入棱镜计划,包括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YouTube、Skype、苹果。当然,各个被指参与棱镜项目的企业纷纷否定参与其中,此次苹果公司的声明则再一次尝试划清苹果公司与美国国家安全机构的界限。
图 4 斯诺登 641A室(Room 641A): 641A室的曝光发生在斯诺登事件之前,虽然该曝光的范围较棱镜门事件略小,但是却同样曝光了美国政府针对平民通讯的监听行动。该房间位于AT&T公司旧金山办公楼内,通过引出互联网通讯光缆中的通讯数据,在该房间内可以监听所有经由此光缆的互联网信息,包括国内和国际数据,有美国前国家安全局分析师透露,类似的房间共计10-20个,遍布美国境内(注:有纪录片深入介绍了关于641A的历史和被曝光过程)。而根据哈佛Berkman互联网研究中心的博文介绍,该房间另一引人关注的技术由波音公司旗下的Narus公司提供,名为Semantic Traffic Analyzer(语义数据通信分析),该技术可以实现对互联网用户邮件、简讯、条天记录等数据的实时拦截与内容分析。
图 5 AT&T公司641A室 随着美国政府对互联网数据的监控不断扩大目标人群和监控深度,更多情报人员与媒体记者披露相关监控的细节,在反恐的大旗帜下,针对普通民众的大规模监听是否合法,退一步说,类似监听是否真的能从根本上遏制恐怖行动,学界、媒体、公众均对此存疑。而支持政府监管的声音或许会从另一个角度为政府监听辩解:身正不怕影子斜,普通民众无需担心国安局会半夜敲门。在两方无法达成共识的前提下,被所谓“公民自由侵犯器”(注:civil liberty infringement engines, IBM研究员Jeff Jones对类似技术的称呼)监视的互联网用户,又将何去何从呢? 深度阅读: Brown, Ian & Korff, Douwe, “Terrorism and the Proportionality of Internet Surveillance.” 2009. European Journal of Criminology, 6(2): 119-134. Mayer- Schönberger, Viktor, Delete - The Virtue of Forgetting in the Digital Age. 2009.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House of Lords Constitution Committee, Surveillance: Citizens and the State. 2009. HL Paper, 18-I. 【栏目介绍】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