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末迎新之际,三大运营商眼看着传统业务的蛋糕正逐渐被分食抢走,甚至面临着虚拟运营商可能会取代传统运营商的当下,传统运营商频频出动作,或革新技术,或创新产品,可见他们深知不改变等于坐以待毙的道理。纵观国内通信市场,虚拟运营商的加入,不论是打价格战牌,还是打特色增值服务牌,对于现有市场份额格局的改变已成必然。 他们拥有庞大的用户群、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大的运营能力,这不禁都让传统的三大电信运营商也感受到了来自虚拟运营商的强大的冲击力。但对于根深叶茂的传统运营商而言,尽管虚拟运营商轻便灵活,但绝非洪水猛兽。 比如在业务方面,被大家所熟知的微信的确替代了短信,也部分替代了语音。运营商手里的东西看上去在不断减少,但其实在以另一种方式回归:流量的消费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在这个4G时代,用户的平均流量增多已经是普遍事实。从功能及网络布局上来说,运营商可以做到永远存在,而突破的重点就在于和虚拟运营商较量时的创新。 流量不清零、资费更透明,这是三大运营商这一两年办的事。而为更大幅度地落实政府提速降费的要求,中国电信推出的大三元打出了“流量越用越便宜”的口号:以100M为例,第一次订购10元、第二次9元、第三次8元……为更多地满足每月流量使用较多的用户需求。 不可置否,很多虚拟运营商以超低的价格吸引用户,作为打开新市场的杀手锏。但是,虚拟运营商应该已经清楚的认识到,没有强大网络的支撑、长期处在极低的价格区间,就算是虚拟运营商也无法做得一帆风顺。例如印度剧透BhartiAirtel公司在2010年进入了乌干达市场,便开始了一场激烈的价格战争,然而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这是为什么呢?有专家分析,在价格战的市场上,任何的虚拟运营商都无法找到持久稳定的盈利模式。而对于虚拟运营商来说,盈利的稳定性才是其生存下去的关键所在。 但是面对与虚拟运营商的流量较量,未来甚至可能会迎来免费时代,在此种情况下,传统运营商又不得置之不理。不同于前文提及的语音经营和短彩信经营,流量经营是通信运营商向新型信息运营商转型中,在全业务和移动互联网新形势下的全新命题,是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规律,在数据流量时代改变“管道工”角色,完成自我救赎的关键。 笔者认为,流量经营发展将主要走过三个主要阶段,各阶段将呈现不同的特点。 第一阶段是数据流量的精细化运营。这个阶段运营商在基础套餐之外,将会推出越来越多的叠加流量包、加速包、流量红包、流量银行等各种形式的产品。一方面这些产品丰富了用户的选择,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扩大流量规模,在个别产品中单比特的收益有望得到提升,这本质上是运营商管道能力的前向开放。 第二阶段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后向业务,这也是运营商将管道能力进行后向开放,其目的是重新整合产业链,取得主导权。 第三阶段,通过与大数据、精准营销等能力的结合与开放,实现数据流量与创新业务的有机整合,进而实现内容经营,达到数据流量的价值变现。 再者就是服务。通信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服务行业,在产品和营销之外,更关键的是服务,产品越简单越透明,用户的理解成本越低,满意度就会越高。如一些虚拟运营商企业赶在试点结束前临时抱佛脚,推出了产品但却没有相应的服务,想站住脚恐怕也并非易事。 如今,苏宁互联、阿里、小米等虚拟运营商企业已获得数十个城市的运营资格,但包括170号段不被银行识别、被号码软件拦截、网站注册收不到验证码等问题不断出现。另一边,虚拟运营商营产品运营过程中,也出现严重批零倒挂,普遍存在赔本赚吆喝的现象。如此看来,笔者建议虚拟运营商要在市场中发展壮大,盲目的扩张容易导致用户服务难以保障,着眼点要放在改变全产业链进军模式,关注用户的需求和服务上。 而在这一方面,传统运营商有着绝对的优势:最基础的资源,最广泛深入的网点,掌握通讯命脉。而政府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中,特别提到了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这些领域原本就是运营商的优势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