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出生时,大脑的重量为370克;6个月后,大脑的重量就增加了一倍,占成人大脑重量的50%;到两岁末,脑重量已经是刚出生时的三倍,约占成人脑重量的75%;到了三岁,孩子的脑重量已经接近成人的脑重量;此后,大脑的发育就会变得很慢。 所以说,0~3岁是孩子早教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能给予孩子丰富的环境刺激和早教教育,就能激发出孩子的潜能。相反,错过这个黄金时期,这些能力可能就永远发挥不出来了。
1、语言 多跟孩子沟通。比方说换尿布啊、喂奶啊、换衣服啊什么的,你可以提前跟孩子打个招呼:“宝宝妈妈来给你换尿裤啦!”“宝宝我们来把脏衣服换掉!” 虽然TA可能暂时回复不了你,但,长期的话语熏陶下,孩子会自动自觉就明白你在做什么,并且开始接收你所“教”的语言,自发加以练习。 另一方面,要把物品的名称念给孩子听,教TA正确认识各种物体的名称,并且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物品的用途。这样有助于孩子积累词汇。例如喂奶时候,可以举着奶瓶告诉TA:“这是奶瓶!是宝宝喝奶专用的!”换尿片的时候,也给TA看尿片,告诉TA这是接尿用的。 需要注意的是,爸爸妈妈们最好少用“婴语”,不要把“睡觉”说成“睡觉觉”,“喝水”说成“喝水水”什么的。这种“婴语”虽然听起来蛮可爱,但一旦你使用正常语言,孩子就得在大脑中进行转换并且再记忆,无疑是给TA增加难度。 2、认知 将物品的名字念给孩子听,这本身也是认知,但还要更进一步。 当你喂TA吃苹果泥时,先将整个苹果拿给TA看,告诉TA这就是苹果,然后让TA亲手触摸,嗅闻,最后品尝。这样孩子就对“苹果”这个物品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了。 还要多带孩子到室外去,由着TA在草地上打滚,闻花香,拥抱大树,追逐蝴蝶……只有用身体的各种感官去亲身接触,才能强化孩子的认知,并且将这些东西加入到自己的记忆里去。
3、运动 1岁左右的孩子就已经有主动性,会想要“自己动手”做点事情。例如:撕书。 有些麻麻不知道究竟,看孩子撕书,觉得这是搞破坏,所以会阻止。其实这是孩子在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做妈妈的不仅不能阻止,还要主动给宝宝准备一些能撕得动的纸张,让TA多加练习。 手指是人的第二大脑,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其实也是在开发大脑的灵敏性。妈妈们千万不要扼杀孩子的这种撕纸行为。 还有动手做游戏。可以给孩子买积木,然后“邀请”TA一起来“搭”桥或者建一些简单的“屋”。或者给孩子买橡皮泥,然后由着TA搓圆弄扁的玩。这些都是手指运动的一种。 或者是涂鸦——准备纸和笔,教TA怎么握住笔(这也是手指运动),怎么下手画出线条。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只是随手乱画,妈妈们不要生硬的制止TA并且要求TA这样写那样画,这样会扼制孩子的创造力。TA高兴怎么涂怎么抹都行,放手让TA自己做。 “七坐,八爬”——当孩子学会了坐稳,并且开始到处乱爬,或者扶着沙发蹒跚学步时,不要去阻止TA。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在旁边给TA适当的保护。孩子就是通过这种运动来加强肢体“锻炼”,并且学习协调肢体的行为,找到平衡的决窍。而做TA做这些动作,也是需要大脑“下指令”的,孩子在进行这些动作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刺激大脑运转,开发潜力。
4、生活与社交 训练孩子拿勺子吃饭、拿杯子喝水,自己穿衣服、穿袜子……都是早教的一部分。这是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学习,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切不可觉得宝宝拿不好勺子,还会将食物弄得乱七八糟弄脏衣服,就剥夺了宝宝自己吃饭的权利。 宝宝最早的“社交”,应该是出生时候的那声哭泣——这是TA与这个世界说“嗨”的方式。此后,TA会通过笑、叫、哭等一些表情来和大人们打交道,然后,是一些单词,再然后,是一些简短的句子。妈妈们不妨带着孩子扩大活动范围,抱TA到小区的楼下,和邻居们亲热亲热,和其他小朋友“握握手”。年纪稍大一点,也可以让TA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会。这样可以给孩子建立初级的伙伴概念,让孩子“不怕生”,对外界不排斥,有助于以后融入学校和社会。 ———————— 亲子派,专注0-8岁孩子成长!有其他问题,请关注亲子派微信公众号:qinzipaidui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