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希利尔培养审美的眼光 您家的孩子也喜欢画画吧?我家的孩子就是这样。从能执笔起,就每天不停地“创作”。逢着我这样一位爱收藏的妈妈,经常把他的画作留存下来并装订成册,如今已经有厚厚的一摞了。应该怎样欣赏画作呢?我不敢妄发言论。只是依稀知道,很多大师的顶级创作,其创作状态和风格都与幼年时极为相似。出于对艺术的尊崇,我想就算自己不能创造艺术,也要学习欣赏艺术。并且我愿意拉上孩子,一起在这条路上探寻。我们开始读一本书——《希利尔讲艺术史》。 《希利尔讲艺术史》和《希利尔讲历史》、《希利尔讲地理》是一个系列,久闻大名。从哪一本开始读起呢?我正在一一翻看。我在浏览《希利尔讲艺术史》时,儿子凑了过来:“这幅图我见过~”他拿过书,一指《西斯廷圣母图》。好吧,就从这本艺术史开始吧!孩子的兴趣,是最好的指引。从《希利尔讲艺术史》开始,应当是最好的开端。 《希利尔讲艺术史》包含绘画、雕塑、建筑三个部分。我和儿子商定,这本书我们每天读3章。绘画部分有29章,差不多用10天就读完了。下面,我分享几个阅读过程中的亮点: 亮点1:您知道古埃及画的“正面侧身律”吗? 儿子对古埃及画的“正面侧身律”印象深刻。所谓“正面侧身律”是指,古埃及画师画像时,通常人物的眼睛和双肩是正面,脸和身体却是侧面。所有古埃及画家学的都是这种画法,而且他们也必须这样画。 读完书后,儿子特意观察了家里的一幅朋友从埃及带回来的沙画,发现果然如此!他即兴运用“正面侧身律”创作了一幅《举重图》。 亮点2:绘画,像就是好么? “虽然动物能看见东西,却不会欣赏。有些人也是这样。他们能看得见画,但就是不会欣赏。所以能不能看见和会不会欣赏是两回事儿。”这本书,对提升我们的鉴赏力、培养我们发现美的眼睛是有一定好处的。 我们普通人怎样欣赏画作呢?通常,我们认为“像”就是好。街头、路边经常有摆摊为游客画素描像的,画者打出的招牌经常是几副画得很“像”的名人画像,或者干脆是自画像。游客看到了,通常啧啧称奇:“看人家画得真好!” 像,就是好么?这种画得像的画,其实只是画作的一种——临摹,书中称其为“愚人画”,也就是让人误以为真的画。随着我们自己阅历的提升,我们也会有自己的评判标准,画得像未必就是画得好。 希利尔在介绍到画家艾尔格列柯时,说了这么一段话,我觉得对我们怎们认识绘画的像与不像很有帮助。他说:“在欣赏艾尔格列柯的画时,千万要记住,他的画作绝不是单纯地向我们展示画中的事物。他画里的任务和景色都表达了一种精神或者说观念。这与你看到真人真景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很多人都不理解这一点。他们认为画出来的东西就应该与事物真实的样子一样。如果只是这样,相机也可以做得和画家一样好。所以,许多画家像艾尔格列柯一样,有时只会按照他们认为漂亮的样子画画,而不是完全依照物体的原型。” 还有一种画叫非物象画。非物象画也可以很漂亮,而且不一定非要看起来像我们认识的物体。 亮点3:阅读贵在吸收并运用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孩子的理解力、吸收力和大人是不一样的,明显要高于大人。他经常“创作”,它能够将阅读获得的信息理解并应用,其深度远高于大人。书中讲到了绘画中的光影处理,孩子理解了,就运用了。 这是孩子自己做的一幅画。他说这是他画的最好的一幅风景画。图中有山,有水,有树,有太阳。图中两个黑黑的、尖尖的竖起的角,孩子说这是一头怪鱼的角,因为背光,所以涂成了黑色。水中还有地上景物的倒影、水波的涟漪。 我没有看出这幅画的特别之美,但我要给孩子的眼光点个赞。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