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防骗教育:不要开门 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近期政府教育部门特别为儿童制作了一辑主题为“不要开门!”的专题节目:一男性工作人员,乔装成送货员,带着大堆礼物与五彩缤纷的气球,到一些父母不在家、孩子“独守空房”的家庭造访(事先已得到父母的同意)。
结果显示,半数孩子表现良好:对“送货员”的百般诱惑,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着门应答。但是,另有半数的孩子,则让父母们担心不已:他们不但引“狼”入室,还以小主人公的姿态,带“送货员”逐个房间参观。 这次节目引起了美国父母们的普遍关注和担心,原来反复教导的“不要开门”原则,在一些假象面前还是会迷惑到孩子,如果没有反复的实习和细节的展示看来孩子并不会引起警惕。所以随后政府与父母代表拟出了一份“安全手册”。 1.如果你独自在家,陌生人来敲门,可以隔着门告诉他,爸爸妈妈正忙着,或在睡觉。不论他有任何理由,也不要开门。 2.接听电话时,记住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地址、此刻谁在家里等任何与家里有关的信息。 3.你要到哪里玩,一定要让爸爸妈妈知道。 4.独来独往是一种个性,不过在未满18岁之前,出门最好与朋友相伴。 5.不要一个人去加油站、戏院、餐馆或其他公共场所的洗手间。 6.空空的大楼、安静的门道,虽是好玩的地方,但你不知道在黑暗的地方会有谁将会发生什么。 7.有任何不对劲的事,别忘了打报警电话。 8.不接受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特别是——食物。 9.无论如何,不要坐陌生人的车,哪怕他说是爸爸妈妈的朋友,或是爸爸妈妈让他来接你。 10.如果陌生人对你说:保证带你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或和你玩一种很有趣的游戏,不要相信,千万不要跟他走。 11.如果陌生人把手放在你的肩膀上,最好的办法是大声尖叫:我不认识这个人。或高叫:火警!(专家认为,这样叫会立刻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任何人听到“火警”都会救助。) 12.不要公开说出家里近期的外出旅游计划。 儿童防骗教育:要对密码 这是发生在中国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小学门口有个号称来接孩子的人,对着一个8岁的女孩言之凿凿:“你妈妈今天来不及来接你了,今天叔叔来接你,你看我知道你的名字也知道你家的地址,我是认识你的呀!”小女孩看看他,笑笑说:“那你能告诉我密码吗?我和妈妈有个密码,妈妈说只有她相信的人才知道这个密码!”陌生人一下蒙了,疾步走掉。原来女孩的妈妈平时是会让同事和邻居去接孩子,但为了预防万一,她跟小女孩约定了一个密码,任何人来接她必须要核对密码! 教会孩子防骗是每个父母要学习的课程,不管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就像报密码的妈妈一样,她肯定事先和孩子演习过无数次。不过,不管事先怎样灌输,“演习”中还是有不少孩子会作出错误的回答,不必大惊小怪,只要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就能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你可以这么问孩子: 1.下大雨时,一个陌生人说,他说能用他的车载你回家,你该怎么应付? 2.在游乐场,一个陌生人说,他的宠物狗丢失了,问你“能帮我找一找吗?”你怎么办? 3.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一个陌生人来敲门:“我的车坏了,想借个电话用用”,你答应吗? 4.如果一个能叫出你名字的陌生人对你说,你妈妈受伤了,嘱咐他来接你,你跟他走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在父母的心中是很明确的,但孩子不一定会理清思路。他们的心中会主观地认为,帮助弱小和有困境的人是多么理所当然,想要帮助别人必须要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建议父母在媒体播出的节目中寻找教育孩子的机会,比如看到孩子被绑架的电视新闻,就可以借此问问孩子:“如果你也碰到同样的情况,会怎么做?”如果报纸上报道,某个孩子在一个僻静的地方玩被骗子带走了,也不妨与孩子一起讨论一下,哪些地方对小孩子来说是不安全的,在这种探讨的过程中,孩子多会比平时更认真地听大人的话。 温馨提示: 即使经过多次的演习,孩子防骗的能力仍不尽人意时,也不必过分担心,以大人应有的智慧,加上足够的耐心,多几次与孩子一起找出恰当的回答堵塞“漏洞”,孩子最终会在游戏中学会自我保护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