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民生虽是刚性市场,且婴幼儿食用品行业具备一定的品牌架构约束,可受代购、网购、电商、经济、政策、消费意识等大环境影响,母婴行业尤其是支柱型乳制品市场,业内正遭遇9年来最大的竞争压力或洗牌,虽然这一切在一线保留品牌商及消费者看来是件好事情;乱世之中出商机,在需求递增的未来,二八定律将进一步维系市场需求的平衡,将会有大于50%的三四线婴幼儿配方奶粉退市,这一部分大致会让出近10%的市场份额,而对于从业者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这10%的市场缺失如何弥补,而业内更大的问题是,这近八成的从业者将如何转变,门店可以缺失一两个品牌,甚至可以在外区寻一个品牌替代,而经销商则不可能面对品牌重复经营的局面,大批的批发商倒戈不可避免,而转型则会给其它婴童行业带去吞吐量极不平衡的竞争格局。有幸得以品牌优势的商家则要遵循墨菲定律,坚守脚步,进一步维系市场的品牌原则,做好品牌的稳定增长。 未来市场实际面对的问题: 一、2016年,市场进入新一轮的争夺,二三线品牌尤其乳制品,依旧会出现巨大的竞争压力,市场淘汰将是除政策之外的普遍自然现象,业内乳制品品牌缺失体现的不是品牌数量本身,而是实际产生效益的品牌越来越少,愈来愈集中; 二、配注制的实施已经开启,工厂虽然忙于对策,例如增加QS认证提高商标配方数量等,这其实都只是外界的猜测,国家有意识调控市场,这种漏洞是不会轻易让企业去钻的,再者,大范围的品牌减少已经不仅仅是国家的政策风向,而是大势所趋,减少品牌的滥竽充数,集中提高品牌的深度,是对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的尊重,对商品可追溯性的提升; 三、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日趋成熟,消费品牌愈发理性,结合国外的大环境格局,中国未来的市场品牌主流数量,大约会低于10款,目前大约20款品牌的市占率为80%,这个份额内的品牌数量将会进一步降低。消费水平的提高,将会促使品牌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以800G为例,在未来,220-299元的价位将是消费者心理认可的主流区间,同时亦是全球各大顶尖品牌的定价范围,二三线品牌寻求高价提升利润为诱饵的商业做法,已经不复存在,品牌度的透明化,使得低线品牌性价极不平衡的局面愈发暴露,而低线品牌降低售价又会让唯一的利润优势缺失,无量的同时又无巨大的利益保障,商家则会放弃类似商品的销售,所以,这盘局,基本大局已定,低位品牌的市场淘汰只是自然现象,而非政策问题,政策只是让残留不具备存在性的商品彻底退出; 四、品牌减少,无新货补足,对商家而言面临消费者的质疑问题,相信这一问题只是过渡性的,毕竟消失的品牌在品牌的知名度上普遍较弱,转奶不是问题,可商家面临的效益问题则愈发尖锐,势必会给商家带去至少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那些专营低线品牌的商家,品牌突然减少好多,将迅速进入亏损状况,所以这一问题,商家终端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例如品牌的调整与大品牌的引进,将是缓解甚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五、终端未来的商品架构,受信息化影响,大宗品牌迎合性消费将是调整的关键,受大多控货贸易模式影响,如何提升自身能力,吸引大品牌进驻,将是重点,品牌缺失与消费集中度的提高,势必导致品牌与商家数量失衡,而母婴专项终端对乳制品的依赖性是极高的,所以大品牌的合作成为提升生存力的重点,同时抢驻商品亦是对其它未得到一线品牌的商家,客源分流的关键,对竞争终端的打击是显著的,相信所有终端商家对这一点目前是越来越清楚的,甚至是商家效益提升的唯一重点,亦是当局最该解决的问题。作为门店,商品是决定门店高度的基础,品牌概念在商业化模式中起到的作用是远远大于同质化服务内容的。 六、配注制及销售大环境对于代理商,亦是起到了绝大多数清洗作用,这部分被洗牌的商家大都近几年销售疲软,对于品牌的消失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反差,也不会因此而彻底放弃行业,商品转型将是必然,国内数千品牌,基本属于局部化销售,并非代理商饱和化,所以大多代理商还是可以得到不曾在当地销售的外来品牌,同时转战日化用品也是普遍现象,对尿不湿、洗护等用品行业带去一定的压力是难免的,服装类因不受品牌约束影响,市场泛滥,固代理商的存在价值一直不高,影响不大。政策调整后剩余的品牌数量虽然骤减,但对市场整体产生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市占份额并不高,且品牌大都较弱,顾客转换不是很困难,但是对赖以杂牌生存的商家而言是致命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