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个长江中游省会城市政府在武汉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秘书处执行秘书长、武汉市发改委副主任沈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市场经济是跨区域的,至少在临近省份间形成要素的自由流动。如何增加社会对自由流动市场主体的选择,需要一套标准,信用体系就是这样一个标准。 沈涛表示,四个省会城市通过框架协议的签署,在全国率先培育长江中游城市群信用服务市场,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信用服务企业过来,如在武汉市设立全国总部或区域总部。 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由国家发改委同人民银行牵头推进。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陈洪宛当天到会表示,四个中部省会城市在重大战略实施区域的城市间加强信用合作,是率全国之先,j2直播,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 四地加强信息共享 4月11日,长沙市发改委副主任郭昊嶷、合肥市都市圈办公室副主任牛和湘、南昌市发改委主任张小飞、武汉市发改委副主任沈涛代表四个城市政府,共同签署社会信用体系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加强城市间的信用体系合作,能避免监管漏洞。沈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比如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在一个城市里有一些失信行为,在没有共同标准的制度约束之前,换到另外一个陌生的城市从事某种经营行为,仍然会有失信的可能性,这对消费者而言是不负责任的。城市政府囿于目前体制原因,并没有掌握外来市场主体的失信行为,监管就会出现疏漏。 写入框架协议中,四个省会城市将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实现技术标准的互联互通、并展开联合惩戒和激励。 沈涛指出,构建社会信用区域合作体系,将在中游城市群内部的四个省会城市之间做到信用信息共享。失信行为要共享,“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任何侵犯消费者利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市场主体的失信成本要增加;还要实现守信激励,一个城市的守信经营者,在该城市受到激励措施后,如果拓展到其他城市也要受到激励,大大提高守信的市场主体或自然人受惠的程度——这样,形成全社会争做守信人的氛围。 沈涛进一步表示,区域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息共享是基础。要实现信息共享,需要在信息技术标准上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之后,还需要四地政府进行联合惩戒,实现信息的应用。信息应用,需要进一步培育信用市场,政府扮演的只是引导角色,更多要靠信用服务企业依法开展征信相关业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信用产品。 制度共建,是区域合作的重要基础。陈洪宛表示:“我们支持有立法权的城市,率先推进立法,城市信用立法要相互借鉴、互相兼容,有意求同,而不刻意求异,为城市之间信用建设提供一致性的法规依据和制度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吴晶妹会后接受媒体采访表示,长江中游这四个省经济信用化水平差别比较大,有的推进慢一些,有的快一些。在加强区域间合作的同时,也要注重求同存异,比如信息整合应用、信息交易、企业信用融资、个人信用管理方面,在联合共建的同时,还要尊重各地差异。 信息应用谨慎推进 社会信用体系在逐步推进。 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4次会议研究信用建设相关工作,审议通过了6个改革文件,包括《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顶层设计逐渐健全。 国家发改委建设运行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的“总枢纽”,现已归集37个部门、所有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各类信用信息近8亿条,不少部门在办理行政许可、项目审核、评先评优等工作过程中,通过平台查询相关主体信用记录。 武汉旅游局副局长范继先表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需要立法先行,不能与现有法律冲突;部门间还要加强沟通,主动推进实现相关信息的共享和应用;另外,涉及到奖惩措施,因为这些措施会应用到具体企业或个人,需要广泛征求社会意见。 范继先进一步指出,政府部门依法征集到的信息很多,哪些信息可以应用,部门间哪些进行共享,还有很大探讨空间。比如旅游系统,有“不文明游客”,还有旅行社投诉排名信息等,目前很多信息并没有得到应用,哪些可以应用,还需谨慎推进。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